第140章(第2/4頁)

若三阿哥不信,他今日就不會帶著陳夢雷來向康熙伸冤。

三阿哥躬身答道:“回皇父,兒臣在府裏就與陳先生談過此事,當年的許多細節他都能回憶起來,兒臣認為可信度很高。”

康熙聽完並沒有說什麽,好像他根本不關心陳夢雷說的話是真是假,他只是想知道三阿哥的態度罷了。

這時候,站在一旁的胤祐卻說道:“既然陳夢雷說蠟丸疏是他所書,那就讓他把裏面的內容大致復述一遍,便知真假。”

這麽多年過去了,陳夢雷不一定記得,就算記得,也有可能是事後聽人所說,畢竟那封蠟丸疏也不是什麽秘密,早已經被傳為不喂叛軍,一心報國的佳話。

胤祐轉過頭去觀察著康熙的面色,發現他並沒有流露出什麽情緒,也沒有對陳夢雷的話表現出信或者不信。

不一會兒,李光地就過來了。他斷然否認了陳夢雷對自己的指控:“他說臣上蠟丸疏是他定的稿,絕無此事。康熙十四年五月,臣上蠟丸疏之時還曾派人持書到福州找過陳夢雷,卻始終沒有得到他的答復。”

雙方在康熙跟前互相職責對方,陳夢雷說李光地欺君負友,李光地就說陳夢雷對他的指責是受了朝中某些嫉妒他的大臣指使。

康熙聽了半晌,也沒聽出個接過來。最後被他們吵得腦仁疼。他想要了解的信息大致也都了解了,於是,詞嚴厲色的訓了他們兩句,揮揮手,讓他們退下。

李光地和陳夢雷看到皇上隱隱有怒氣,都不敢吱聲,只能退了出去。

胤祐站在康熙跟前,仔細打量他的神情,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阿瑪,你生氣了?”

只有他敢問這樣的問題,旁邊的太子和三阿哥都不敢問,只敢乖乖地站著。

尤其是三阿哥,這種事情,年代久遠,口說無憑,當事人雙方都拿不出有力證據,最後只會鬧得一地雞毛,他還敢拿到皇父跟前掰扯,簡直就是頭鐵,不怕惹怒皇父。

其實他也怕,他只是對陳夢雷足夠欣賞和信任,頗為感慨,一個誤會,且很有可能是人為制造的誤會,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蠟丸疏被傳為忠君報國的佳話,李光地因此青雲直上,位極人臣,陳夢雷卻歷經坎坷,家破人亡。

康熙問他:“你看阿瑪生氣了嗎?”

胤祐說:“我看……有一點兒。”

康熙不置可否的輕哼一聲,目光落到太子和三阿哥身上:“那你們說,李光地和陳夢雷的話,誰比較可信。”

三阿哥之前就已經表態,如若他不信陳夢雷,斷不會將他帶到康熙跟前來。

太子看了一眼三阿哥,而後說道:“兒臣也相信陳夢雷說的是實話。”

在眾多兄弟之中,太子最親近的自然是胤祐,那可比親兄弟還親,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放到他跟前。

除了胤祐,關系相對好一些的就是三阿哥。因此,在沒有明確猜到皇父心思的時候,他也願意適當為三弟說句話。

康熙端起茶杯放在唇邊輕啜一口,又若無其事的笑了笑:“這些陳年往事哪裏能斷得清楚,不管是誰寫的密信,總之三藩之亂已然評定,李光地確實歷盡千辛從福州到京師呈上蠟丸疏,陳夢雷在盛京十數年,也已經無可更改。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其實,李光地和陳夢雷兩人之間的恩怨,孰是孰非康熙心裏清楚得很。只是,這兩人現在他都有用處,也不想過多追究罷了。

康熙又說道:“不過也好,老三你肯為陳夢雷仗義相助,也算對他有恩,他感激與你,日後便會盡心盡力替你辦事。”

三阿哥躬身:“是,兒臣謹遵皇父教誨。”

聽到這裏,太子就知道,康熙是有任務要差事要交給三阿哥去辦。

畢竟他現在已經完婚,出宮另居,是一個能夠幫助皇父處理政務的成年皇子。

果不其然,接下來,康熙來到龍案前,看著三阿哥說道:“朕看過陳夢雷編纂的《盛京通志》,認為他是個人才。正好,朕想要編纂一部書,一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類、禽獸、昆蟲,乃至文學、樂律等等,包羅萬象的書。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和你的從學師傅去辦,具體事由,擇日再議。”

三阿哥本以為皇父今日會因為陳夢雷的事情怪罪他,心裏十分忐忑,沒想到皇父非但沒有怪罪於他,反而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和陳夢雷去辦。

他本就是個愛好讀書之人,與陳夢雷走得近也是因為對方的才華,得到這樣一份差事,於他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交代完事情,康熙又把幾個兒子叫來跟前,拿出算稿,與他們說起數學。

算稿上面是幾道數學題,西洋傳教士近來剛給他出的,他讓兒子們一起來解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