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6/6頁)

康熙朝書桌點了點下巴:“寫。”

“……”

帝王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反而更加有威懾力。小家夥不情不願的拿起筆,一旁的候著的顧問行幫他鋪紙研墨。

他想了想,提筆在紙上寫了一首楊萬裏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康熙和太子一起湊過去瞧了瞧,而後,父子倆又不約而同的對望一眼,從彼此眼中看到了一點疑惑還有一點驚異,又轉過頭去看胤祐寫的字。

從始至終,胤祐都安靜的站在一旁,始終沒有說話。

最後,還是太子率先做出評價:“和以前真是大不相同了。”

康熙哼笑一聲:“朕一時竟說不出究竟是更好了,還是不好了。”

太子笑道:“沒有了以前的圓潤、華麗和討巧,多了幾分童趣,棱角和恣意,我竟然看出幾分風骨來。”

“太子哥哥,你取笑我!明明就沒有以前好看了。”

康熙摸了摸兒子的頭:“誰說沒有以前好看了,以前你只是在模仿,現在漸漸地領會了其中的奧義。只要你勤加練習,假以時日,必定勝過以前。”

聽了阿瑪的話,小家夥似乎又找回了自信,準備過去再吃一塊荷花酥獎勵一下自己。

太子問他:“這是容若教你的嗎?”

“不是,傅先生教我的。”

太子點點頭,看向康熙,稱贊道:“這位傅先生可真是位高人。”

康熙不置可否的冷笑一聲,轉頭就開始關心他的學習進度:“你跟著湯斌他們學習得怎麽樣?”

聽到湯斌的名字,胤祐下意識擡起了頭,他與這位工部尚書只有幾面之緣,但是對方嚴厲的形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家夥在心裏嘖嘖兩聲:“也只有太子哥哥能夠忍受這麽嚴格的師傅。”

康熙又在宮裏住了幾日,實在惦記暢春園宜人的風景,於是,又侍奉太皇太後和皇太後搬了過去。幾位妃嬪、眾皇子公主也一同前往。

暢春園住起來確實要比紫禁城舒服多了,不光風景好,空氣也好,每天看看湖水看看遠山,再去林子裏走上一小會兒,看著麋鹿在林間奔跑,心情格外的好。

一開始,太皇太後還總說年紀大了不適應新的環境,不願去住。

住上幾個月,她倒是比康熙還不願回宮。

胤祐回到暢春園,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他的玻璃房子去看看。

這個季節植物不用擺在溫室裏,花匠們正好搬出來通通風。

在花匠的精心打理下,那幾盆蘭花長得很好,橘樹也長得不錯。

看完之後,胤祐這個甩手掌櫃就放心了。看來中花中樹也並不很困難,他也可以做到。

這些花花草草雖然長得不錯,但是旁邊那一大片試驗田可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本應該是茁壯成長的麥子和稻米,此刻都顯得蔫兒了吧唧的,仿佛隨時都會幹枯死去。

胤祐問一旁除草的人:“這是怎麽了呢?”

那人嘆了口氣,指著不遠處的農田讓他瞧。

胤祐眯著眼望過去,遠處的農田長勢還不如眼前這一片。畢竟是皇上中的,死了還得了,自然是有人精心打理。

進入五月以來,老天爺沒再下過一滴雨,多地出現旱情,再這麽下去糧食就要幹死了,老百姓沒飯吃,那可是要造成一系列動蕩。

就在這個時候,靈台郎董漢臣呈上奏折指責時事,言語之間直指某些權臣行為不當,康熙立刻命朝中大臣商議此事。

這牽扯的人有點多,並且一個小小的靈台郎,他竟然有膽量向皇上遞折子內涵諸位重臣。

大學士王熙便向康熙請奏,靈台郎竟敢胡言亂語,煽動民心,擾亂朝綱,應推出午門立即斬首,以了結此事。戶部尚書余國柱附議。

有人要砍了董漢臣,就有人要保他。

王熙和余國柱都是明珠一黨,保他的人自然就是索額圖那邊的。整個朝堂又分成了兩派,爭得不可開交。

這時候,康熙卻點了個人的名字,讓他站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這個人就是工部尚書兼太子的老師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