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5/6頁)

但至此以後,康熙對靳輔的信任岌岌可危。畢竟黃河治理本就是重中之重,這幾年水患不斷,百姓連年受苦,說出去皇上的名聲不好聽。

並且靳輔這個人思想極為極近,他想多修些減水閘來調節水患,但秀減水閘勢必要占用農田。康熙認為減水閘有益河工,無益百姓。

這一兩年來,靳輔與於成龍、郭繡等人的幾次較量都落了下風,這也使他本人在朝廷的處境愈發艱難。

反正大家各持己見,都有自己的考慮和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康熙心裏很清楚,於成龍是個有實績的清官,當時,直隸盜賊猖獗,曾搶劫至皇城之下。是於成龍上任之後廢除累民弊政,彈劾失職人員,懲辦貪官汙吏,掃黑除惡,才有了今天的成效。

但靳輔也不是貪官,他在河道治理上並不是工部說的那樣未見成效,而是頗有成效,只是大家對他的要求越來越高。

大家都沒錯,只是政見不合,皇上也只能兩邊安撫,大家配合一下,先搞好工作。

雖然糟心事特別多,不過也有好消息。

戴梓這個人確實很聰明,經過幾個月來的反復試驗,還真的讓他研制出了可以將砂石凝結起來的水泥。有些河堤的修築工作已經投入使用,反正驗收工作還不錯,至於實際效果,就要等到今年汛期再看。

胤祐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挺高興,他就說戴梓一定可以的。既然那些西洋人都能造出來的東西,他們怎麽就不行?

說起這件事情的事後,太子也在。他笑著摸了摸弟弟的小臉問他:“西洋人都拿水泥蓋很高很高的宮殿,或者修路,小七怎麽會想到用來修築河堤。”

小家夥揚起腦袋,好奇地問道:“咱們已經有很高很大的宮殿住啦,不用再修新的。每次跟阿瑪出門,他都不讓地方官員花錢修路,不花老百姓的錢。”

“那咱們既不用蓋房子,又不用修路,黃河每年都有水患,老百姓流離失所,當然要先保住他們的家園,不能讓他們無家可歸。”

說到這裏,小家夥看了一眼手裏的荷花酥,忽然就覺得不香了:“太子哥哥,你還記得那一年咱們跟著阿瑪去江南。回來的時候路過高郵、寶應,那些孩子胳膊和腿只有那麽一點。”

說到這裏,他用手比劃了一下:“肚子卻鼓得那麽大,額娘說他們都是因為家裏的農田和房屋都被水淹了,沒有飯吃也沒有地方住,所以營養不良。”

“咱們得讓他們有房子住,能吃飽,還要讀書,讀《論語》、讀《尚書》,讀一百二十遍,抄書,也要抄一百二十遍……”

“咳咳……”

他說著說著就跑題了,太子輕咳一聲,目光朝康熙的方向動了動,給小團子遞眼色。

胤祐也悄悄地瞧了阿瑪一眼,瞧他面色不善,趕緊說道:“等他們長大了,讀書讀好了,就去參加科舉,然後做官,替阿瑪分憂。”

太子真是要被他笑死了,撓了撓他的下巴:“你可真是個小機靈鬼。”

康熙仍舊一言不發的坐在炕上,看著兄弟倆在旁邊膩歪了半天,這才清了清嗓子問道:“小七,你今日的文章讀完了沒有?”

“背完了,我今天學的是《尚書-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醜,伊尹祠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群後鹹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等他一字不漏的把全文背完了,康熙才慢條斯理的補充道:“朕是問你一百二十遍讀完了嗎?”

“……”

別說一百二十遍,他連二十遍都沒有讀完。康熙對眾皇子的這一硬性規定,在他這裏從未生效過。他讀書讀個三五遍也就背下來了,短一些的文章,比如《論語》,他在課堂上聽師傅講一遍就能背誦。

他才不要把時間全都浪費在讀書上!

父子倆就這麽隔著一張炕桌對望著,康熙知道他沒有讀滿一百二十遍,胤祐也知道他阿瑪知道他沒有讀滿一百二十遍,但就是誰也不說。

太子看看老父親,又看看小團子,最後還是偏心弟弟,強行轉移話題:“不知小七最近的字練得怎麽樣?”

提到練字,小家夥就低下了頭,有些沮喪的說道:“不怎麽樣。”

“哦?”他這句“不怎麽樣”倒是讓太子來了興趣,“我記得你的顏體寫得非常好,上書房好多師傅都曾誇獎過,連高師傅都贊不絕口呢?”

胤祐嘟了嘟嘴:“那是以前。”

太子拉著他到書桌前:“來,寫幾個字讓我們瞧瞧。”

胤祐搖頭,撒嬌道:“我不寫。”

他說不寫,太子也不勉強他。可他越是這樣,康熙就月不肯放過他。

說起來,康熙也有好一段時日沒看過他寫的字了,每次說起來,這小家夥都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或是借故離開。今天說什麽也不能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