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5/6頁)

這時候,胤祐卻重新拿起書本,低下頭:“我真的要讀書了。”

皇貴妃推著康熙出了門,兩個人還依依不舍的站在窗戶邊往裏看了一陣。看到胤祐果然在專心讀書,這才放下心來。

回到正殿,康熙想起剛才兒子難過的樣子,就不難想到他在得知李熹要出宮時鬧成什麽樣子。

老父親心情更加煩躁,問道:“他鬧了多久?”

皇貴妃搖搖頭:“一點也沒鬧,特別懂事。”

越是這麽說,兩個人的心情就越是沉重,相對無言坐了很久,最後康熙實在受不了,也沒說賜婚的事情,起身回了乾清宮。

李煦找到曹寅的時候,對方正在酒樓裏跟納蘭喝酒。

兩個人坐在雅間,一邊數著花生米,一邊聽曲兒。

房間另一頭坐了個年輕姑娘,抱著琵琶咿咿呀呀的唱著。

李熹聽了一耳朵,曲子聽過,詞倒是挺新鮮,頭一回聽到。

曹寅拍了拍身旁的位置,招呼他坐。外面候著的小二送上碗筷和酒杯,安靜的來,安靜的去,並沒有打擾。

“駝酥馬湩飧,白草黃榆路,恨琵琶幽怨千載胡語,畫圖識面春風遠,環佩歸魂夜月孤。

情難訴,牛眠馬鬣誰表泉壚,只憑著一痕青,點破了塞外燕支土。

和親事卿休苦,看漢史芳名注,可我文姬呵,擾攮遇兵戈身被拘俘。悲憤填膺似子卿降虜,傷心薄命如朝露,倒不如伴明妃泉下安居。”【《續琵琶》——曹寅】

這像是個昆曲選段,是蔡文姬在王昭君墓前哀嘆自己的身世。

一曲終了,李煦確定自己沒有聽過,便問道:“這是什麽,我怎麽從未聽人唱過?”

納蘭嗤笑一聲:“你當然沒聽過,這一段是曹郎中剛寫出來的,還新鮮著呢。”

李煦問:“怎麽想起寫這個?”

納蘭笑著打趣道:“他自詡曹孟德的後人,這是打算給曹公翻案。”

這是句玩笑話,曹寅本就愛好這些詩詞、戲曲,業余愛好就是高點創作。

他喝了口酒,問李煦:“你找我?”

李熹這才說明來意:“是這樣的,我有個妹妹在宮裏當差。”

納蘭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曹寅,笑道“熹姑娘,荔軒認識的。”

曹寅瞪他一眼:“喝你的酒!”

李煦接著說道:“我這妹子今年正好二十五,到了出宮的年紀。太皇太後憐惜她,要給她賜婚。”

說到這裏,李煦看著曹寅笑了笑:“我妹妹自小就與別人不同,她剛進宮就有機會當主子,是自己提出要做宮女,就是為了出宮這一天。我也不拐彎抹角,太皇太後要給你倆賜婚,就問你願不願意。我妹妹說了,你要是不願意,她便去回太皇太後,放她出宮便是,不敢叫她老人家勞神操心她的婚事。”

單身狗一個人晃蕩了這麽些年,天上忽然掉了個媳婦下來,還是個品貌才學俱佳的媳婦,把曹子清砸得有點懵。

納蘭在一旁笑死了,趕緊替曹寅接口道:“願意,怎麽不願意?求之不得!”

曹寅忍不住推了他一把,臉上的笑容都有點按捺不住:“去去去,又沒問你,你激動個什麽勁兒,一邊兒呆著去。”

納蘭這個起哄的說了不算,李煦得從曹寅嘴裏要個準信兒。

曹寅又給自己灌了杯酒,這才笑道:“若是皇上和太皇太後賜婚,我也不敢不從。”

納蘭一臉嫌棄的看著他:“荔軒,你這話說得可有些不要臉了。”

曹寅忽然站了起來,向李煦一拱手:“能娶熹姑娘為妻是曹某高攀了,就算太皇太後不賜婚,等她出宮之後,我一定挑個良辰吉日,到旭東府上下聘。”

有他這句話,李煦便放下心來,也躬身回了他一禮,這便走了。

曹寅和納蘭重新坐下來,兩個人碰了碰杯,人逢喜事,笑得十分開懷。

納蘭放下酒杯給自己夾了口菜,還不忘潑他冷水:“你別高興的太早,想想怎麽跟七阿哥交代吧。”

曹寅摸了摸腦門,怎麽把這小家夥給忘了。李熹那可是他身邊離不了的貼身大宮女。

這要是被小主子知道了,他的熹姑姑出宮是為了嫁人,還是嫁給他曹子清……

思及此,他又給納蘭和自己斟了杯酒:“我會跟他解釋。”

兩個人喝完酒,各自回府。曹寅剛到家,丫鬟給他端來一碗醒酒茶,還沒喝進嘴裏,小廝就火急火燎的進來傳話:“宮裏來人了,說是萬歲爺讓您去一趟。”

這什麽時辰了,皇上竟然召他進宮?

曹寅來到昭仁殿,康熙還沒就寢,正坐在炕上翻書。見他進來,便屏退了太監。

他問曹寅:“太皇太後要給你賜婚的事情,你知道嗎?”

“剛知道。”

“說說吧,”帝王把最後一個字的音節拖得有點長,“你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