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胤祐在跟前的時候, 皇貴妃也不好說什麽,只能等他第二天一早去了上書房,才將李熹叫來正殿, 問起昨天的事情。

李熹遲疑著走進屋,看到皇貴妃在旁邊屋裏的圓桌前坐著,見她進來便朝她招了招手。

李熹走到她跟前,屈了屈膝, 沒說話。

皇貴妃拉著她在一旁坐下,問道:“老祖宗怎麽說?”

李熹咬了咬下唇:“老祖宗說,我也到了該出宮的年紀。願意留下來便繼續照顧七阿哥, 不願意……”說到這裏她頓了頓, 擡頭看一眼皇貴妃的臉色, “不願意, 就讓皇上為我賜婚。”

皇貴妃看出了她的小心翼翼,於是拍了拍她的手背:“沒關系, 說說你的選擇。”

李熹半晌沒說話,她自己也十分猶豫。到了年紀出宮,是她一直以來的信念, 她在宮裏熬了十年,等的就是這一天。

現在七阿哥快要六歲了,本來去年就該搬進阿哥所。阿哥所裏伺候主子的都是太監和上了年紀的嬤嬤, 鮮少有年輕宮女, 除非是賜給快要成年阿哥的格格。

或許到了那個時候,七阿哥長大了,獨立了, 便不再需要她的陪伴, 她也可以了無牽掛的出宮去。回家也好, 嫁人也罷,她不必再關在高墻之內,不得自由。

可是現在七阿哥還住在承乾宮,他每天下學總會第一時間趕回來。

剛跨進院子,不是叫額娘,就是叫熹姑姑。

他還曾三番兩次對自己說,不要自己嫁人,說他會好好照顧自己。

“我也……”李熹咬了咬牙,“我也不知道。”

皇貴妃看著她,看她臉上的糾結與仿徨。她本來是個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女孩子。若非如此,以她的學識、出身和容貌,早就應該是哪個宮裏的娘娘而非慈寧宮區區一個宮女。

她的父親是廣東巡撫李士楨,原本姓姜,原是山東昌邑人,是當地的望族。

在崇禎十五年,清軍第二次攻入河南、山東等地時,昌邑失陷。包括姜士楨的父親、兄弟、叔伯在內,一眾族人壯烈殉難,時年二十三歲的姜士楨被俘虜到遼東,正白旗佐領李西泉將其認為義子,由此改姓李。

李士楨以科舉入仕,青雲直上。三藩之亂時期,他在浙江擔任布政使,運籌謀畫、保證軍隊足夠的糧餉和軍需,給與清軍足夠的後勤保障,為評定三藩立下汗馬功勞。

由此,在康熙二十年李士楨擢升江西巡撫,尚之信叛亂平定後,廣東局勢不穩,須幹練大臣撫治。在康熙二十一年,又調任廣東巡撫至今。

李士楨在廣東上任伊始,面臨的是三藩之亂剛剛平定,官員冗濫,軍伍驕躁,民不聊生的一副亂攤子。經過他任內這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工作,使廣東遭到嚴重破壞的政局、經濟迅速恢復,對於三藩叛亂後,東南局勢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百度百科】

康熙對他的工作能力相當肯定,也非常欣賞。因此,才沒有過多追究他曾經與鰲拜過從甚密的罪責,還讓他的兒子李煦以蔭生入學國子監。

李煦憑借自己的聰明與才華,頗受康熙賞識。年僅十九歲,就授任內閣中書,二十四歲出任韶關知府,從四品。

曹寅和納蘭和他是同齡人,在皇上身邊幹到三十歲了,也沒有這樣的機會。

現在李煦供職內務府,主管暢春園的修建與管理。由一個外臣真正成為了康熙身邊的近臣。

皇貴妃握住了李熹的手:“我知道你舍不得小七,從他一歲被送到慈寧宮開始,就一直由你貼身照顧他,現在他已經快六歲了。”

李熹低下了頭:“這都是奴婢應該做的。”

皇貴妃輕輕地搖頭:“在慈寧宮,你是老祖宗最喜歡的丫頭,在承乾宮我和小七也沒有把你當做下人看待。就算你留下來,一直呆在他的身邊,伴他長大。等你老去的時候,他也一定會像待我那樣待你。”

說到這裏,皇貴妃停頓了片刻:“但我知道,那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得知你即將出宮,拿小崽子還不一定會怎麽大哭大鬧一場。不知道會不會被他阿瑪狠狠地揍一頓。我好像都能想象出,他拉著你的手,哭著不讓你走的模樣。”

聽到這話,李熹又忍不住紅了眼眶,把心一橫,就想站起身來,對皇貴妃說自己不走了。

但皇貴妃並沒有給她這個沖動的機會:“你是個很有想法的女孩子,在這後宮裏面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由自己掌控,大家活得都沒有自我,你的獨立意識才更加難能可貴。我希望你能尊崇自己的內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李熹有點聽不懂皇貴妃的話,但又好像聽懂了。胸中湧起莫名的情緒,這十年來,她的小姐妹總說,搞不懂她怎麽想的,明明可以做娘娘,卻偏要做奴婢。

她從不解釋什麽,也從不爭辯什麽,說了她們也不見得能懂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