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清末之吾輩愛自由(4)

樂景本就精通英語,十九世紀的英語和現代英語之間區別並不是很大,起碼語法方面是沒有多大變化的,樂景需要掌握的也就是十九世紀特有的英語單詞和一些俚語俗語。

所以他的英語水平進步的很快。

盡管他已經盡力藏拙,在白珍妮和艾倫的眼中,他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語言天才了。

於是這對夫妻倆也對樂景投注了更大的教學熱情。

很快,他們開始教導樂景算數、地理、寫作以及聖經。

雖然樂景完全不想改信上帝,對聖經沒有一點興趣,但是為了多快好省的薅資本主義羊毛,他就只能勉為其難的吹幾句上帝的彩虹屁。

反正吹彩虹屁又不上稅。

在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樂景也直觀認識到了天主教的滲透性有多強。

【雙擊666:媽呀,天主教對附近村莊的滲透這麽強的嗎?這附近幾個村的人都差不多已經改信了吧?

我想靜靜:當地政府不來管一管嗎!

-2:管?拿什麽來管?我們是戰敗國,戰敗條約裏可是明文規定允許外國來傳教的。國家這麽弱,活該挨打。

夢夢:唉,也不怪這裏的農民改信,這倆傳教士起碼把這些農民當人看了,他們也確確實實提高了教民的生活質量。】

樂景在心裏嘆了口氣。

這一切都歸功於中國內地會的本土化政策。

艾倫和白珍妮無師自通的領悟了我黨的群眾路線,深入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僅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還在教堂附近設立作坊,刺繡、紡織班,磨坊,酒窖,木工場,印刷廠,孤兒院,醫院等,免費向教民們傳授技術,給他們提供工作崗位,然後救治老弱病殘,向周圍村莊展開傳教活動。

如此糖衣炮彈下,就問誰能扛得住?

上帝的代行者都對你們這麽好了,你們怎麽可以不信上帝呢?

更可怕的是,白珍妮和艾倫是貨真價實的高尚的好人,他們是真情實感想要幫助貧苦百姓的。

農民們秉持著華夏人樸素的實用價值觀,在看到信奉上帝帶來的切切實實的好處後,他們真的開始信仰上帝起來。

於是這裏也成了天主教在華北地區的又一塊教區。

在樂景看來,孟城的杜縣令已經算是難得有遠見的縣令了,他禁止這些傳教士入城傳教,只允許他們住在郊外,在郊外傳教。

可惜,這神州哪裏不是中華?

國家貧弱落後,就只能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傳教士在華夏暢通無阻。

怪不得那句詩悲憤喊道:“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樂景只能催眠自己做一個睜眼瞎,這些問題,他無法解決,就只能不看不想。

而且……對於這些受苦受難的底層可憐人而言,心中多了一個信仰,對未來也就多了一份希望。

人總是需要希望的,唯有希望才是人類能持久忍受災厄的動力。

……

跟著這對傳教士夫妻讀書,還有一個意外之喜,就是樂景中午可以跟著吃一頓好的。

艾倫和白珍妮是典型的西方飲食習慣,他們是三餐制,午飯大多是大魚大肉的硬菜,樂景天天在顏家吃雜糧,幾天也難食葷腥,他這個向來不愛吃肉的人竟然開始有點饞肉了。

所以在這對夫婦的熱情邀請下,樂景也就厚著臉皮留下來吃午飯了。

只是有一點比較尷尬,艾倫和白珍妮在吃飯前總要手牽手在餐桌上進行禱告,感謝上帝賜予了他們食物。

每當這種時候,樂景就只能尷尬低頭,格外想念袁隆平爺爺。

在吃飯的時候,艾倫經常會說一點自己旅行的見聞。

艾倫和白珍妮之前一直在南方沿海地區傳教,所以他們自然了解很多南方的風土人情,對南方那邊的現狀有著十分清晰的了解。

在有一天,艾倫就說道:“南方現在提倡興辦洋務,一些官員開辦了船政局、機器廠,聘請了很多外國專家當老師。”

【蹦吧兒啊:老師,這道題我會,這是洋務運動!

五百只鴨子:師夷長技以制夷嘛,中學歷史教科書上講過!】

樂景在心裏嘆了口氣,可惜,洋務運動根本無法挽救腐朽落後的大清,只有更為徹底的革命,才能拯救這個國家和民族。

“顏,你有一個很偉大的夢想。但是你的夢想,在孟縣是無法實現的。”

艾倫誠懇的看向樂景:“你懂我的意思嗎?孟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城市,保守閉塞,經濟很不發達,你只有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才能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才可以實現你的夢想。”

樂景收回思緒,苦笑著點點頭,“我明白您的意思。”

他何嘗不想去大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沒錢。”樂景直白的說:“而且我的母親和妹妹都是傳統女人,她們希望我好好讀書,然後考試做官,我是偷偷跑過來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