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誠王與英王妃謀反一事爆發,暗中有人卻連呼“好險”!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縮居府中的穆武。

論起來,他也是當今皇帝的表哥,然而現在的境況實在落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皇帝不喜這位表哥。當初穆國公雖然是“病亡”,但建業城中的人精看來,穆國公死後,一向與長兄密切的穆楨竟然沒有大辦喪事、甚至不曾前往悼念,這就透著不同尋常的味道。穆國公的死,可謂不明不白。隨後其獨子穆武便失了上意,從雍州回來之後,再沒有得到過穆楨的接見。等到宮變換了皇帝,穆武更是沒什麽機會出現在人前了。從前他是穆楨親愛的外甥,哪怕是殘了一只眼睛,只要頭腦還在、身份還在,甚至一度被推上奪位的大浪。如今他沒了皇權的庇護,只憑他個人的能力,又還能有什麽用處呢?如今有口飯吃,都還是百姓在供養。

建業城中的皇親世家,全當穆武是條死狗,甚至不屑於來踢他一腳。

但就是這樣一條死狗,卻被謝鈞精準發掘,巧妙利用。

在英王妃東窗事發之前,穆武正想法設法想要聯系上英王妃,與之共商大計,完成謝鈞的囑托。穆武本人恨穆明珠入骨,所以特別能找尋同類的人,譬如英王妃。只是前文已經說過了,他雖然巴不得與英王妃聯手,彼時英王妃看他卻如一條死狗,壓根不屑與他來往。

當下英王妃與誠王聯手謀反之事被曝光出來,英王闔府遭殃。

穆武藏在暗處,原本的遺憾全變成了僥幸——還好沒跟英王妃扯上關系,否則這一下便全完了!可見冥冥之中,神佛保佑他,要他有大仇得報那一日!

他猶如陰溝裏的老鼠,瞪著一雙發紅的眼睛,嗅著外面的風向,眼見朝廷對東揚州用兵,立時樂不可支,巴不得天下大亂。

事發之後,朝廷已調撥了臨近的吳郡與永嘉郡兵馬,前往東揚州。

如今又從建業撥精兵八千,用於平叛。

只是這領兵的人選,實在出人意料,竟是誠王在建業的長子周汪。

與此同時,由誠王次子周洋親筆所寫的討逆檄文,也已經布告天下。

老子起兵**,兒子帶兵平叛,實乃前所未有的奇聞。

對於皇帝的決定,朝中有老成持重者搖頭嘆息,認為這是縱虎歸山,一旦周汪領兵至於東揚州,便會父子合流。當初誠王連兩個兒子都不在意,如今只剩一個次子周洋在建業,又還有什麽用?

“我可不這麽認為。”穆明珠私下對齊雲道:“周汪與他父親誠王不同,他還年輕,不過十六歲。雖然人等等不同,但整體而言,年輕人總是心軟些,講情義,他跟弟弟周洋在建業相依為命多年,感情深厚,甚於誠王對他們的父子之情。”

這是她自己的切身感受,大部分隨著年紀的增長,往往會更注重現實的利益,能返璞歸真、不忘初心的是少數的智者。

“況且就算周汪臨陣反叛,隨行監軍也完全能拿下他。”穆明珠做了兩手的準備,只是不曾把底牌亮給眾人看,她輕嘆道:“但願這對兄弟,莫要讓我失望。”

窗外色夜已深,暮春的雨淅淅瀝瀝,穆明珠遙想東揚州的評判之戰,氣氛一時有些沉寂。

齊雲低聲道:“陛下要虛雲高僧寫的經文,倒是有趣。”

穆明珠回過神來,眯眼一笑,得意道:“你看到了?”

齊雲笑道:“今日操練,眾僧已開始誦讀。‘經文百卷,家國第一’……”他所念的,正是穆明珠強要虛雲加在總綱中的要義。

穆明珠先是笑出聲來,待到止住笑意,這才正色道:“這道理難道不對嗎?若國破家亡,寺廟裏的僧人又豈能逃得過?”

不管是出家人,還是俗世客,既在一國,便為一體。

東揚州平叛尚未定,宮中女官考試的結果已經揭曉。這次考試能順利開啟,參與的侍女達一千余名,還要歸功於太上皇在時,非但不禁宮人識字、甚至鼓勵宮人讀書學習詩文。若沒有太上皇當初打下的基礎,眼下只培養這些侍女識字讀書,就需要三五年,至於考試選官就更是後話了。

女官考試成績出來,穆明珠看過之後,對李思清道:“抄錄一份到長秋宮,叫太上皇看了也高興。”

這份成果裏,亦有太上皇當初的功績。

早在考試之前,穆明珠便曉諭宮中上下,之後各人在宮中的職位會綜合考試的成績進行調整。因這樣的事情是第一次,最初眾人並沒有意識到強度會有多麽大,甚至很多宮人都認為這只皇帝一時興起。直到如今成績出來,譬如織造繡房等司坊,有些做了十數年的宮人,因成績不及格,竟然真就被降了原本的職務,由成績更優異的年輕宮人取而代之。如歌舞坊中,回雪與流雲得益於當初在謝府受的熏陶,不管是字跡還是學識,都勝過尋常宮人許多,當之無愧拿了歌舞坊的頭兩名。變動之下,宮中自然也會有不和諧的聲音,有人叫屈、有人憋悶、有人走門路。如此亂哄哄鬧了半個月,眾宮人見皇帝鐵了心,在李思清的主理下,宮中秩序才算是慢慢恢復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