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不必驚慌。”穆明珠神色沉靜,對蕭負雪道:“梁國如果不在今夏撤兵,最遲在今秋也會撤兵。”

在現有的形勢下,大周無力驅趕江北南下的梁國兵馬,能守住上庸、襄陽等軍事重鎮已實屬不易。在大周沒有反制手段的情況下,梁國如何會主動撤兵呢?

蕭負雪道:“陛下認為黨項與吐谷渾會出兵相助?”

蕭淵出行,正為聯眾剿梁。

“那倒不一定。”穆明珠淡聲道:“這些國家的人狡猾得很,雖然深恨梁國,卻未必敢與梁國一戰,說不定要看過形勢之後,再做定奪。”

“那麽……”蕭負雪面上憂色不減。

“因為糧草。”穆明珠曾主理過後勤一事,很清楚這一支大軍背後的開銷。

如今梁國大軍兵分兩路,一共是三十萬士卒在江北,這意味著在梁國境內,有至少三倍於士卒數目的百姓在輸送糧草物資。短時間的戰爭供給,對梁國來說問題不大。但是等到了盛夏,牽扯到夏收,就會影響到後勤。而如果梁國拖到秋季,非但運糧的民夫受不住,就是軍中的士卒也掛念家鄉的收成。如果梁國堅持不撤兵,那麽梁國今年的夏收與秋收就會大受影響,再拖下去,若是影響了播種,那更是明年的農事全都耽擱了。所以穆明珠判斷,雖然梁國大軍南下、氣勢洶洶,但正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樣龐大的軍事動員,也是不可持久的。

如果按照梁國皇帝原本的計劃,他也是要養精蓄銳整三年,才會對大周動兵的。

只是因為這次大周內亂,機會難耐,梁國皇帝沒能忍住誘惑。

在此之外,穆明珠還發信給孟非白,通過他在梁國的人脈,散布關於梁國大將吐谷渾雄的流言,正所謂三人成虎,大家都說在外掌兵的大將有自立之心,梁國皇帝便不會起疑心嗎?

如果梁國皇帝中計,便再好不過。

梁國大軍南下,在一片混亂惶恐中,新君穆明珠斷然堅守建業的表態,無疑給了眾臣極大的信心。

每日的朝會上,不管是多麽出人意料的情況、多麽緊迫的形勢,穆明珠始終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分派各項事務。

在她的影響下,朝中眾臣也都定下心來,不但應對前方戰事,而且還能專注於發展後方的農事。

上庸郡。

梁國西線大軍,在荊州遇到西府兵與府兵的聯合阻攔後,幾次突破不過,忽然調轉兵馬,往上庸郡開來。

這正是西路大軍將領吐谷渾雄上次折戟沉沙之所。

上庸郡壓力倍增,不但要防備從南邊折返的梁國西路大軍,還要防備梁國從北邊增兵,若是被兩面夾擊,後果便不堪設想。

而梁國大軍如果能拔掉上庸郡,那麽除了襄陽,便再無後顧之憂,而且能大大縮短後勤補給線。

上庸郡有守兵七萬,而梁國有大軍二十萬、且攻城利器一應俱全。

消息傳到建業後,穆明珠急調雍州兵馬趕赴支援,又發密信給秦無天與鄧玦,要二人從中周旋。

這種情況下,鄧玦能做出的反應是很有限的。在梁國大軍已經撤離荊州之後,如果他領兵去攻打,那就會完全失去梁國皇帝的信任。在此前荊州堵截時,梁國皇帝原本是要鄧玦與梁國大軍裏應外合,吃掉西府兵的。但鄧玦以西府兵強勁,而且西府兵對朝廷兵馬提防心很重為由,說他一來尋不到合適的機會,二來未必能一舉拿下西府兵,拖延了數日之後,梁國大軍果然難以一舉拿下西府兵,梁國皇帝便又改了主意,要他繼續隱藏下去,以待更好的時機。

這時候,一則極不成功的消息從梁國境內傳回來。

穆明珠命人散布流言,想要離間梁國皇帝拓跋弘毅與大將吐谷渾雄的主意固然是好的,一旦成了也威力無窮。但拓跋弘毅能坐穩梁國的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全然沒有中計,不管他私下怎麽想,至少表面上是全然相信吐谷渾雄,非但沒有限制吐谷渾雄,反而殺了那幾名散布流言的大臣。

想要瓦解梁國內部,還需要更久的籌謀,更深的切入點,當下是來不及了。

而西府兵的態度很明確,當梁國兵馬殺到他們的大本營荊州來的時候,他們寸步不讓,要守住先輩浴血奮戰保住的領土。

但是當梁國兵馬撤離荊州,轉而往朝廷控制的軍事重鎮殺去的時候,他們最好的選擇便是作壁上觀。

這是謝鈞作的決定。

這一次,西中郎將謝欽沒有反駁。

在此前兩個月抵禦梁國大軍的戰爭中,西府兵死傷無數,也需要時間去緩沖治療。

除了王長壽從雍州領一萬兵馬馳援之外,上庸郡能獲得的支援近乎於無。

攻城之戰再度爆發。

時隔近三年,還是同一座城,攻城的仍是梁國大軍吐谷渾雄。

只是這一次守城的大將,從昔日的老將軍黃威,換成了年少的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