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第2/2頁)

“哦?”皇帝穆楨都不知自己有這等“長遠考慮”。

穆明珠便“故作聰明”道:“表哥這等魯直的性情,若在少年時還有幾分憨態討喜,如今年歲漸長,也該懂事穩重些。母皇一向疼愛他,他有所依仗,更不會反思己過,天長日久下去,豈不是害了自身?如今母皇冷他一冷,卻能叫他靜下心來,想一想該如何為國為民做事。”

皇帝穆楨呆著臉聽了,半響“嘿”的一聲,道:“但願如你所言。”便推了手邊一份奏折給穆明珠看,道:“江州刺史高廉上表請辭,你怎麽看?”

江州刺史高廉,年近半百,乃是寒門出身,為世宗舊臣,頗有文才,曾為侍郎,亦掌機要,原本是跟隨左相韓瑞一派的。世宗中後期,世家卷土重來,太祖時拔擢的寒門舊臣凋敝,朝中還剩下的寒門重臣便團結在左相韓瑞身邊。其中這高廉一度做到禮部尚書。然而今歲左相韓瑞實在體弱年邁,乞骸骨一去,朝中的寒門臣子便失了主心骨。高廉因女婿受賄一案,被世家拿住錯處,彈劾攻訐之下,將他排擠出了中樞權力核心,貶為江州刺史。

如果高廉還是禮部尚書,那麽這次穆明珠封王一事,至少禮部不會拖延至今、仍未呈上備選名號。

高廉出身寒門,早就為朝中世家大族官員所排擠,當初乃是被借題發揮、貶出了建業。如今若要提拔他再入中樞,必然會遭到以楊太尉為首官員的強烈反對。

可如果不拔擢他——高廉這封請辭的表章,正是來試探皇帝心意的。皇帝還願意重用他嗎?皇帝還能夠重用他嗎?

如果皇帝不願、不能,那他似乎也不必冒著與世家殊死搏鬥的風險,不如辭官而去,做個富足田舍翁。

穆明珠思量著,道:“高刺史待母皇忠心不二,又文才過人,從前掌機要時、曾為韓相左膀右臂,年方五十便致休,未免太可惜了些。他從前受家人牽連,被貶出建業,如今不過一載,若是要他驟然歸來、再居高位,未免要引得眾臣攻訐。不如先將他調回建業,做些修史編書的差事,既不引人注目,母皇有事不決、又可隨時垂問。”她說話的時候,聲音不高不低,確保侍立四角的宮人都能聽到。

皇帝穆楨緩緩點頭,聽著她的話,眼睛中露出贊許之色,卻並沒有開口誇獎,微一沉吟,道:“既然如此,便叫他回建業修國史,另領衛尉的銜,掌儀仗庫藏。”

衛尉位列本朝十二卿,乃是正三品兩千石的官員,執掌宮門宿衛屯兵、武器庫藏與儀仗、帳幕等。

皇帝穆楨這樣的說法,便是要高廉負責其中儀仗庫藏一項。

穆明珠垂了眼睛,卻在想要設法讓今日這番對談,傳到高廉耳朵裏面去才好。她從高廉一事,想到朝中官員任命。雖然本朝有南山書院,給了寒門庶族以考試求進的機會,但這機會實在太少。自太祖至於世宗,再至於此時,南山書院每年出來的數百名學子,能留在朝中為官的越來越少,近年來每年都不過二三十人,且絕大部分不過是往外地為一縣之長,再無回到中樞的可能。朝中重臣,絕大多數還是世家子弟以舉薦、蔭庇等方式快速上來的,少數出身不那麽優越的中樞臣子,則是投於權貴門下,而獲得了扶持。像兩年前她從南山書院一次性選了二十名學生,要他們做了監理的事情,乃是近些年來絕無僅有的。雖然監理不過九品小官,後來又都隨她去了雍州,卻到底是在中樞做過事的。這趟她回建業,也把那二十名監理帶了回來……

“你處理旁人的事情,倒是上心。”皇帝穆楨目光落在穆明珠臉上,若有深意道:“你自己的事情呢?”

穆明珠近來最大的事情,無非封王被阻一事。

“女臣想私下裏去見一見楊太尉。”

當初反對她封王最激烈的重臣中,便有楊太尉。

“見楊敦禮?”皇帝穆楨略有些訝異,旋即明白過來,審視著穆明珠,口中慢慢道:“你既想見,便去見一見。”

穆明珠並不希望因她封王一事,叫朝中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分崩離析,因而若是能說服楊太尉,亦不失為一條路。

哪怕這條路多半是走不通的,她也得把大局為重的姿態給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