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

作為此次旱情最嚴重的冀省、豫省,盡管熬過了二月份和三月份,但是接下來夏季,同樣非常關鍵。

藍色時代泉城總部。

分公司經理趙曉兵,正接待剛剛升任魯省水利部門負責人的張廣河,以及來自冀省、豫省水利部門的兩位二把手。

“趙總,我們省想邀請貴公司,共同開發利用好華北的水資源。”冀省的李興國擡了擡眼鏡說道。

趙曉軍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說了一個問題:“今年以來的北方旱情,就算是我們公司立馬介入,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李興國心裏面一清二楚,就算是藍色時代立刻介入,估計也要等到下半年,從有可能實現初步改造。

“趙總,如果在緊急狀況下,貴公司在滄州沿海建一個海水淡化工廠,需要多久?”

趙曉軍一愣,反倒是一旁負責技術的副總經理孟建業,思考了一會,給出一個答案:

“如果采用露天場地,只要供電配合,加上總部的設備及時,一個月內可以初步形成產能,問題是生產出來的淡水,也運輸不出去。”

這個問題確實非常現實,產能再龐大有什麽用,關鍵是水運不出去。

就像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了三條線,上個世紀開始提出設想,從2002年開始勘探規劃,到今年(09年)還沒有開工的跡象。

南方的水資源相對豐富,可是沒有辦法輸送到北方。

同樣道理,沿海的海水淡化工廠生產的純凈水,同樣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輸送到內陸地區。

眾人陷入了沉思中,突然張廣河提出了一個思路。

“曉軍你們不是要修建魯省輸水管網,如果將東營北線接入京杭大運河的南運河段,應該可以供應沿河的土地。”

孟建業搖了搖頭:“東營老黃河口廠,目前才修建了17公裏的輸水管道,而兩地的直線距離是288公裏,就算是沿途都是平原,管道總長度估計要到320~330公裏。”

“除非管道直接鋪設在地面上,在用地沒有糾紛的前提下,加上管材充足,一天修建一兩公裏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多線提升開工,以330公裏的長度計算,可以快速完成建設。”

孟建業說的管材,是使用蝸牛工業特制的矽納米管,如果是普通管道,根本沒有辦法快速鋪設。

而蝸牛工業還真有鋪設地面水管的準備,只是城市的輸水管道建設中,並沒有應用到,這個技術的研究,只進行過內部小規模測試。

張廣河、李興國等人,討論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因為這個項目太大了,一旦出差錯,他們都難以承擔。

趙曉軍建議道:“不如這樣如何,先修建50公裏,作為實驗測試,如果效果達到預期,我們就加速推進如何?”

“這是一個辦法,我同意推進,征地方面我會全力配合。”張廣河也覺得,這是目前最妥當的做法。

籌備輸水管道的事情,三方初步達成共識,如果實驗管道效果達到預期,那他們就一邊推進東營北線,一邊規劃他們省內的輸水管道。

……

和德州一河之隔的衡水,遭受的旱情更加嚴峻。

面對這種情況,連水庫的儲備水,都陸續亮紅燈,水位下降到警戒線下,不少水庫更是瀕臨幹涸。

而本來就沒有多少水的京杭大運河(南運河),也快被沿岸農戶抽幹了。

不少打井隊,天天都有活,只是他們發現今年的機井,越來越難挖了,往往要打到七八十米的深度,才會出地下水。

衡水,辛莊。

一片冬小麥田旁,農戶辛廣茂看著正在抽水的機井,那水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面對這個情況,他也是愁容滿面。

要知道打一口機井的造價,至少要幾千塊錢,多則上萬都有可能。

他這口井是前年打的,當時打了58米,一共花了七千多塊錢。

沒有想到,還沒有用上三年,出水量就下降到這個地步。

一想到,又要拿幾千塊請人打井,辛廣茂就肉痛不已,只是不打又不行,除非他放棄這十幾畝地,可是今年快知天命的年齡,除了耕田之外,還能去幹什麽。

突然身後傳來兒子的聲音。

“爸,回家吃飯了,姐回來看你了。”

“知道了,你們先吃,我把剩下的幾畝地澆了。”辛廣茂一邊澆水,一邊喊道。

忙碌一個多小時,他才開著三輪車回家。

“小峰,快叫姥爺。”一個二十多歲的少婦,急忙拍了拍兒子。

“姥爺。”小男孩奶聲奶氣的叫喊著。

辛廣茂露出一絲笑容,抱小男孩:“一轉眼,小峰都長這麽大了,讓姥爺看看。”

“爸,快吃飯吧!飯菜都快涼了,我去再熱熱。”少婦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