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百花以齊放(第3/4頁)

比起這世上男人為官做主,經商有道者,女子之數,少得可憐,連男子的太倉一粟都不到。

可她們卻為這樣的局面而沾沾自喜了!

清醒過來的人立刻思考,她們該如何才能壯大女子自強自立的隊伍?

“陛下以為,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想來想去,想著每一個辦法,可終還是否去。

那樣不行,這個不能。

若是各家的女郎都被父兄管著,她們能從家族中搶人嗎?

最終,她們雖然羞愧,還是不得不問起蕭寧,想從蕭寧處得以指點,知道以後的路究竟要怎麽走才好。

“育人才。”蕭寧道出這三個字,不朝廷要與世族抗衡需要培養人才,就算女子想占據這個世道的位置,都需要才。

只有人才能讓這個天下就算再不認同你的人,終究奈何不得你,最後只能對你們俯首稱臣。

“其實我們想到這個方法,自然,他們也會知道。究竟誰更技高一籌,須得比胸襟氣度,也得道破他人之利。”蕭寧提醒在場的人,莫要以為她們有辦法發展人才,其他人就會眼睜睜地看著她們作為而不阻攔。

“試問世族誰人不樂意家族繁榮延綿,我們世族出身的女子都知道,說起讀書識字,我們與家中兄長們並無區別,便證明在我們家族中,我們一開始也是作為人才培養的,雖然那是傾向於讓我們管理內宅。”

說到這裏,蕭寧無奈地側過頭,一群女郎們亦想起曾經的點點滴滴,亦不可否認蕭寧所言甚是。

“但這齊家治國平天下,女子能使家宅安寧,於朝廷之上,若是有心,自然也能治得天下。

“看看你們,其中有多少是被人認為可以治天下的?如今的你們身為朝廷命官,做得比男人們差嗎?”

蕭寧讓在場的女郎們,尤其是出身世族的女郎們看看自己,難道她們不是最好的證明?

一群人對視一眼,不得不說確實如此。

蕭寧與她們道:“所謂是敵是友,你們不宜過早定論。人人都道我蕭氏雖為世族出身,卻處處提拔寒門,打壓世族。但這其中當真只是簡單的提拔和打壓的關系?更多難道不是為了平衡?

“世族獨大,以令朝廷名存實亡,更令朝臣之權淩駕於皇權之上,難道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處處抑制世族,更多是因為世族失了分寸,忘記他們為臣的分寸。

“對,現在男人也認為我們女子失了分寸,竟然想跟他們分庭抗禮。他們也在想,究竟如何才能讓我們乖乖退回內院。

“和男人來硬的,不過是鬥得兩敗俱傷,這並不是我想看到的,同樣也不是天下人想看到的。

“所以,你們對男人,不僅要防他們下暗手,也須得與他們交好,向他們學習,若能習得一技之長,這對你我而言都是好事。”

不得不說,蕭寧縱然為帝,在她心中,依然是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原就該是這樣的不是嗎?

這世道的人,誰敢說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誰又敢說他這麽多年活下來,當真就活成了世上最厲害的那一個人。

驕傲使人退步。蕭寧牢記這句話,更願意繼續奮鬥,堅持地奮鬥下去,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可以讓她永遠清醒地活著,執掌這個天下。

這一夜,蕭寧說了很多,後來,公孫挽覺得,蕭寧說得在理,自此,請入已為國家學院的無類書院,只為傳道授業,為天下育人才。

公孫挽的選擇,在當時令人震驚,已然年輕卻成為一戶部侍郎的她,入政事堂已然成為定數。她倒好,直接請入無類書院當院長。

可是,後來無數男子為之扼腕!

公孫挽此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最重要的是,她總喜歡宴請各家夫人女郎一道吟詩作對,彈曲聽歌。

然而每一回她請完了人,之前這各家的夫人和女郎,無論從前是多麽嫻靜的人,再是願意安居內宅,都突然生了考科舉之意。

就算年紀不到,或是本事不太行,也定是要往無類書院去。

值得一說的是,無類書院原建於雍州,後來於長安,甚至是各州都各設一無類書院。

這就意味著,作為無類書院的總院長,公孫挽不僅於一處無類書院宴客,她是日常奔走於各州,每個地方呆上一兩個月,周而復始。

後來,無類書院的女郎越來越多,很快竟然占據到書院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的數據。

而自無類書院畢業的女郎們,幾乎都在各行各業占據一定的地位,其中佼佼者更是出將入相。後人論起公孫挽時,道其辭令了得,一度不少人家都不太樂意自家的夫人和女郎參加公孫挽的宴會。

可是,已然成為文壇大家,又育以天下人才的公孫挽,她的一場設宴,演講,無數人趨之若鶩,你不想讓你的夫人和女兒去,那就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