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新都長安城(第3/6頁)

盧氏是越想起蕭頤做的事,越是不滿之極。

蠢啊蠢,她怎麽就生養了那麽蠢的女兒。

言至於此,盧氏都不想再看人一眼了,直接將車簾放下,擋住蕭頤的視線,蕭鈐......

想多看閨女一眼的人,面對越說越生氣的夫人,一個字都不敢多說。

蕭諶這會兒,也派人小聲地來問盧氏,是不是還是讓蕭頤一道往新都去吧。

盧氏只一句,“人若是進新都,往後不管她做錯了什麽,陛下都願意擔著,那便讓她一道往新都去。”

這個,蕭諶如何能保證。

作為一個皇帝,蕭諶都要處處謹言慎行,讓他給親姐擔保這事兒,嗯,他更須得考慮蕭寧。

他可以受些坑,可萬一要是蕭頤把蕭寧坑了,他跟誰哭去?

事實擺在眼前,蕭頤還真是極有可能坑蕭寧。既如此,蕭諶本著與姐姐的情分提一句,盧氏的提醒,不能說是無中生有,無的放矢,他能不聽?

算了算了,比起最後須得骨肉相殘,還是聽盧氏的安排吧。

事至於此,蕭頤留下已然無可更改,至於蕭頤是否能改過,誰也不知。

***

遷都一事,皇帝率領百官共行,浩浩蕩蕩往新都方向去,一行走了大半個月,終於是抵達了。

不過,就算之前蕭諶看過蕭寧所繪的新都都城圖,知道新建成的都城甚大,親眼看見,依然倍受震撼。

高高的城墻一望無際,城外那護城河環繞,樹木茂盛,人站在城墻之下,更能直接的感受城墻之高,而人是多麽的渺小。

蕭諶下了車駕,看著眼前的一切,不由地咽了咽口水,蕭寧已然帶人在一旁候著,此刻面對蕭諶見禮道:“陛下,太上皇,太後,阿娘。”

饒是盧氏這樣喜怒不形於色的人,此時的眼中亦是火熱。

新都長安,這就是長安嗎?

長安之大,至少是曾經舊京的三倍!

蕭諶完全沒有反應過來,驚嘆無比地看著前方,正在消化眼前的一切。

“陛下。”蕭諶半天沒反應過來,隨蕭寧一道早已進長安的顧義喚一聲。

“啊!”蕭諶終是反應過來,驚嘆地看向顧義,“這就是我們大昌的新國都?”

“正是。”顧義想想當初自己在看到這一幕時的反應,不比蕭諶現在的樣子好得到哪兒去,很是能夠理解蕭諶的驚嘆。

“好,好,好!”連著三個好字,蕭諶亦是說不出旁的話。

“陛下請。”蕭寧輕聲提醒一句,“崇墉百雉,是為城坊,其內格局,須請陛下過目。”

換句話來說,城墻高大只是表面,裏面的精彩,須得入內觀賞。

蕭諶馬上回過神,甚是同意蕭寧這話,還是入城仔細看看,城中格局如何。

“城中東西、南北交錯二十五街,分為東西兩市,共108坊。108坊恰好對應寓意108神靈的108顆星曜。以朱雀為界。”

入內,一條條寬敞的大道殿露在人前,這究竟可以容納下多少人?

一群人哪怕之前真覺得這新都千不好萬不好,親眼看到眼前的一幕,通透敞亮,四下皆是讓人無法想像的格局,就連蕭寧的解說落在他們的耳中,也為之驚嘆。

“至於這東西兩市,東市為官員居住之地,西市則為貨物交流的中心,分而集之,以便將來各地四面八方前來的人都能在內淘其所好。”

蕭寧引人一路行來,旁的話也不需要多言,只要提到這一點便足矣。

蕭諶道:“眼下長安城內有多少人居住?”

對啊,新城建成,人口是個問題,蕭諶方才也注意到馬路上並無多少行人。

若是人不夠多,倒是空著的房間比人多,那可就不太好了。

蕭寧自明了蕭諶話中之意,含笑而道:“陛下放心,城在,自有人趨。”

一個城池,匯通天下,自然會引八方皆來。

“陛下放心,殿下已然召集百姓前來,分田地房屋,百姓來得比之前都要多得多了。”蕭寧沒有想細說,顧義須得補充一番,好讓蕭諶知道,蕭寧做事可不是只有一手準備。

蕭諶不是不放心蕭寧的人,只是憂心蕭寧未必事事能考慮到位,是以特意問一句,也是為提個醒。

顧義說破,他亦露出了笑容,“不錯,很是不錯,我就知道你們辦事穩妥。”

並不只一味將所有的功勞都扣到蕭寧的頭上,而是對於每一個人給予肯定。

顧義自不敢受之,且與蕭諶作一揖,“為君分憂,是臣等本分,陛下謬贊。”

這話叫蕭諶更是笑了,“我們大昌的規矩,有功當賞,有過當罰,你們的功勞,大昌上下都知道,不必推諉。”

“請陛下入宮。”外頭地方大,想都轉上一圈,沒那麽容易。

既如此,都是周車勞頓之人,還是先回去休息吧。

“我有顧卿領著回宮即可,你須將百官安頓妥當。”於此時,蕭諶叮囑蕭寧一句,且讓蕭寧先將此事辦妥。這可是籠絡人心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