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李丞相之死(第3/6頁)

再氣,蕭諶這會兒人早就跑了,就是蕭寧在跟前,他好意思跟蕭寧一個孩子置氣?

悶悶地回頭,既是憂心三路反王一道進京,接下來不定京城守不守得住,又想起京城眼下的情況,莫以為蕭諶回來便無後顧之憂。

一個兩個的,都盼著蕭家消亡!其中最迫切的人莫過於韓家。

當然了,想到韓靖一家子全都落入丞相之手,一時半會叫人掐住七寸,這算是好消息。

然而,蕭寧在回家後,小聲地問:“要是有人趁亂行刺丞相,當如何?”

話音落下,一群人都要炸了?

這是不可能的事嗎?

小皇帝怎麽死的,請參考下?

李丞相對大興忠心耿耿,多年出任丞相,亦是調節陰陽,承上啟下,十分得民心。

百官對他也多存了幾分敬畏,要是這麽一個人出了事,大興朝這模樣了,更不知會變成什麽樣了。

“陛下定下的繼位人選在哪兒呢?”都打成這樣了,人藏哪裏,總是要思量思量,反正就蕭寧來說,李丞相要是出了事,別有肺腸的人必是最歡喜的。

“我立刻去見丞相。”蕭鈐如何再能坐得住,事太多,又叫個逆子氣得七竅生煙,以至於蕭鈐一時不察。得虧蕭寧提醒得及時,李丞相萬不能出事!

“我讓人護阿翁過去。”專業的人和不專業的人,在緊要關頭便顯露出來了。

京城現在這個德性,蕭寧心裏直發毛,小心無大錯!出門必須要護衛。

蕭鈐自然是不會推辭,帶上人趕緊往丞相府去。

蕭家這時候人都被散得七七八八了。沒有辦法啊,得虧搶先把人送出去,要是碰上被圍困的關頭,不知要傷亡多少。送了人出去,至少能保人安全。

得知楊太尉跟韓靖他們沆瀣一氣時,一群人都十分慶幸將家眷送出去了,現在,也在考慮一個問題,要不要把人接回來?

“不接。”盧氏連想都不想地拍板。把人接回來,那是要送人頭嗎?兩軍交戰,內憂外患,誰知道接下來會生多少事?

好不容易把人送了出去,再把人弄回來,是要讓家人成為旁人的棋子?

蕭寧早在提醒暈乎乎的祖父後,人就溜了。盧氏也不管蕭寧去哪兒,經過一回又一回的事,盧氏算是看出來了,蕭寧遇事處驚不變,應對自如不遜於成人。

盧氏心底忍不住又是一陣暗嘆,怎麽這就不是個郎君呢?

感嘆歸感嘆,當務之急不是糾結於蕭寧男或女,這家裏上上下下,必須要重新整頓。

蕭寧這會兒正讓人把京城各家看緊了!

就世族那忘恩負義的個性,蕭寧是半點都信不過他們,不讓人盯緊了,是要等他們在背後捅了蕭諶一刀才後知後覺的防備?

“宮中的情況也要及時來報。”蕭寧忘不了皇宮那處的事,這可是跟接下來的京城息息相關的大事。

就是不知道李丞相到底把那位小皇帝欽定的繼位人選藏哪兒了。

“曹根將軍要盯著嗎?”手下的人總是要多嘴問上一句,韓靖不用問,必須是要盯著的,曹根這個意外,打得太多人措手不及,現在這情況,要盯著點嗎?

“要。”意外之人,能意外在這個時候趕到京城的,就不單單是意外而已。

蕭寧想起跟曹根的照面,別以為人家是草根出身就不把人放在眼裏,瞧瞧人家領著幾萬的兵馬攻城而入,從韓靖的手裏奪回兩門,就這兩門足以讓韓靖心驚。

蕭寧敢保證,韓靖能把安王賣得那般的利落,完全跟曹根來勢洶洶有直接的關系。

是以,蕭寧不敢對這位曹根將軍有所輕視,或許,更應該盯緊些,防止出了差錯。

得蕭寧之令,蕭諶身邊的人都趕緊去辦,該盯的都盯著。

前方的戰事打得如火如荼,想進京撿漏的人,萬萬想不到竟然被人等個正著,尤其在知道徐州兵馬,雍州兵馬都抵達京城,一道防衛,安王更是被誅後,幾個王爺都不好了。

然而兵馬都到京城了,這時候退,有他們退的余地。

這種情況也唯有硬著頭皮沖了!

三王聯手,畢竟都是親兄弟,也就是小皇帝的親叔叔,一個兩個的,要說沒有問鼎之心都是騙人的,但危機總要先應付過去的。比如先把京城攻下吧!

可惜他們想合力,他們雖然操練手中的兵馬時日不短,比起真正上過上戰場見過血的將士,如徐州和雍州兵馬差得遠了。

兩個領軍之人都是數一數二的好手,打起仗來,雖是以疲憊之師以對之,也打得他們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撤軍。

三王各回封地,想辦法保存實力,以待日後。

在這期間,李丞相忙著張羅新君繼位,蕭寧也終於知道李丞相把祥王姬恒藏哪裏了。

宮裏啊!

所謂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李丞相手裏拎著傳國玉璽和詔書,完全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一個就算是欽定的繼位之人,那不是還沒有繼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