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亨利埃塔的勸說與查理二世的決定(5)(第2/3頁)

“奧爾良公爵菲利普會出面邀請他們,除了拉羅謝爾、尼姆和蒙托邦,我會再特意恩準奧爾良作為胡格諾派的準信地。”

“羅馬教會會勃然大怒的!”孔蒂親王說。

“區區一個奧爾良,如何與英格蘭,愛爾蘭與蘇格蘭相比?”路易說:“在他們還需要我從中斡旋的時候,不會太在意這個的。”羅馬教會的紅衣主教們不是會相信他,而是會相信利益,在任命權與財稅權還在國王手中的時候,他怎麽會對胡格諾派手下容情。

一旁的孔蒂親王夫人露出了思索之色,這樣說起來,奧爾良公爵倒是一個頂頂好的人選,首先,他的繼承權雖然在王太子小路易出生之後退後了一位,但還是距離王座最近的人之一,只要心懷惡念,就絕對不會忽視他,而且人們都知道,奧爾良公爵深得國王寵愛,若是他要求國王將奧爾良設為信仰自由的城市,國王是有可能答應的,而後,為了爭取這位公爵的皈依,胡格諾派的首領就必須拿出誠意來。

只是陛下也著實大膽,畢竟奧爾良可比尼姆或是拉羅謝爾,距離巴黎近多了,若是胡格諾派的主要力量被聚集到奧爾良,毫無疑問,它對巴黎會是一個威脅,但同樣的,巴黎也會對他們造成威脅……“我並沒有將所有的胡格諾派教徒處死的想法,”路易說:“除了首惡,他們也是我的子民,只要他們願意忠誠於我,忠誠於法國,我就願意接納他們。”

孔蒂親王聽完之後,輕輕地松了一口氣,只要國王不是想要用軍隊和火槍來驅趕這些胡格諾派教徒往奧爾良走,而是掛上一枚甜蜜的誘餌來收買他們,他的差事就不算很難,他現在也總算是知道國王為何要他來做這件事情,胡格諾派最初的軍事領袖,就是路易一世·德·波旁,孔代親王,亨利四世的叔叔,他在1569年的雅格納戰爭中戰死,那場戰爭正是天主教徒與胡格諾派之間的戰爭。

胡格諾派教徒雖然一直將亨利四世與他的後人視作叛逆,但卻始終沒有忘記波旁一整個家族,五個兄弟,納瓦拉國王,紅衣主教,昂吉安公爵,旺杜公爵,阿瓦松伯爵,孔代親王均為胡格諾派教徒時的輝煌——對他們來說,孔代親王和孔蒂親王若是皈依胡格諾派,將會是最合適的法國國王人選,但在此之前,能夠說服奧爾良公爵皈依新教也無疑是在路易的心上插上一把淬毒的匕首。

“您需要什麽?”孔蒂親王問道。

“工匠、商人和教師。”路易說。

“商人和工匠就算了,”孔蒂親王問:“但那些教師,他們宣講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蠢話。”

“他們會帶來變革。”路易說,他在凡爾賽嘗試了基礎教育,但這很難,在學者幾乎等同於教士的年代裏,要他們屈尊去教導一些農夫和工匠之子,他們心不甘情不願,但胡格諾派原意就是“日內瓦宗教改革的追隨者。”可以說,他們率先向羅馬教會發起沖擊的就是教育,他們在被他們控制的地區大力推行初級教育,允許男女同校,用法語取代拉丁文,面對底層子弟,並且免收學費,不好的地方,在於他們與教會學校一樣,以宗教教育為主,將聖經當做文科的課本,數學是輔助,自然科學更是很少涉及,而且教學人員的素質不高,盛行填鴨式教學與體罰,教學質量令人不敢恭維。

但這些也在後期得到了糾正,胡格諾派的教士們不斷地吸納著外來的知識與經驗,在拓展視野與影響力的同時,也在持續性地培養更多的教師,開辦更多的學校。

即便有國王支持,巴黎與凡爾賽迄今為止也只有十四座學校,而胡格諾派的城市裏的學校則高達六十五座,可以容納數千名學生同時就學。而且與教會學校出來的學生不同,胡格諾派的學生更注重實用性,相比起古老的典籍,教會的歷史,或是刻板的教義,新教教派裏的學校以數學、文法與醫學為主,學生離開學校後,既有著良好的文化素養,也有著縝密的邏輯思維,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勇氣和能力,一些學校還開了針對商人和工匠,學者的專科,裏面甚至出現了冠以煉金術名頭的物理與化學課程。

當然,在有了笛卡爾以及被他吸引而來的魚群之後,國王要創辦這樣的學校也只是時間問題,但他終究還是一個凡人,無法事事躬親,如果能夠有成熟的果實可以采摘,那為什麽不用呢?

另外,雖然曾圍困聖天使堡,但羅馬教會始終是法蘭西王室無法擺脫的枷鎖,畢竟法蘭西王室雖然從列奧十世那裏拿回來財稅權與任命權,但在法國,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天主教徒,王室成員更是無一例外,若是國王做出什麽不符合教義的事情,教會就會立即抓住把柄,但若是胡格諾派教徒去做,羅馬教會反而無處插手——本來就是異教徒了,難道他們還會怕教會的小絕罰大絕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