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5頁)

田徑迷:【……咱們謙少說的工資,不會就是S省田徑隊的隊員津貼吧?】

田徑迷:【哦,對了,還有國家隊的冬訓津貼。】

眾人:……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看來看去,好像蘇謙除了這兩項之外,暫時也沒有別的什麽東西可以稱之為工資的

又有田徑迷舉一反三道:【那比賽獎金,想必就是之前世少賽和大獎賽各站的獎金了。】

眾人:……

在眾人還在沉默時,蘇謙居然又一次回復,承認了就是這些工資和獎金。

田徑迷們這下是真的對蘇謙這長到驚人的反射弧哭笑不得了起來。

有人幹脆躲開了蘇謙的微博,在自己的微博上發了句感慨。

田徑迷:【咱們謙少天賦牛逼吧?世少賽男子百米季軍,國內大獎賽總決賽連奪男子百米亞軍,200米冠軍。這天賦羨慕嗎?(惆悵點煙.gif)用智商換的。】

這條微博很快被田徑迷們轉了幾千轉,一邊轉一邊有田徑迷們在感慨——孩子傻是傻了點,但是好在天賦好,球球如果有代言看上咱們家謙少,可千萬不要坑人。

為了蘇謙一條微博暴露出的‘智商問題’,田徑迷們簡直操碎了心。

孩子太傻,怎麽辦?還不是只能寵著了?

專項技術分析會後不久,恰好是隊內大部分運動員新的訓練周期的銜接時間,包括劉威在內的許多選手都發現,在新的訓練周期中,他們的訓練方向出現了不少的技術調整項。

不少運動員都覺得有些奇怪。

“教練,現在都新的訓練周期了,怎麽突然開始新的技術向調整?”

一般來說,這種技術向調整,在冬訓前就已經確定好調整方向了,在冬訓中調整,並且鞏固之後,到了來年下個賽季,才是發揮新技術效果的好時候。

按照慣例,確實鮮少是有在冬訓中段再開始的技術調整。

而且這次的調整還不是小範圍單個選手的,短跑項群,包括男隊女隊在內的選手,或多或少都有新的技術調整項目,這讓隊內的參訓選手不免感到奇怪。

邢遠志倒也沒有藏著掖著:“之前半個月,隊內的教練組根據你們上一個訓練周期中的側跑視頻做了長達半個月的轉向技術分析會,在會議中討論了你們的技術調整關鍵點,更早之前,冼望星也是在做過相應分析之後完成的調整,成效可嘉。”

“考慮到具體的成效,隊內各項目教練經過討論,也與特聘的外教團隊溝通探討過,認為從現在新周期開始技術調整,為時不晚。”

有了邢遠志的這個回答,選手們也都老老實實地在新周期內開始了各自的技術調整訓練。

在200米與400米的專門訓練場館中,這段時間以來,最引人矚目的訓練項目就是400米的金字塔訓練了。

如果說,在此之前,400米的幾個專項選手還在覺得400米的訓練強度不足,適應不了的話,那麽自從400米訓練法閃亮登場之後,這些個400米專項選手就再也不敢說這話了。

所謂金字塔訓練法,田文瀚就是從29秒的速度要求開始的。

並且,自從那天聽蘇謙說過‘絕對精準’這個概念後,田文瀚也越琢磨越有道理,他於是幹脆在訓練場中搞來了一套分段計時器,每50米為一個分段,就準備記錄這些選手在整個200米跑程中的分段速度控制數據。

選手們一開始聽到這要求,都覺得29秒什麽的,一點兒問題也沒有,田文瀚的要求這也太低了,只有一貫以來田文瀚說什麽就練什麽的虞爽,在聽到這個訓練法之後,露出了一點警惕的模樣。

在真正開始跑之後,這些個400米的專項選手終於知道了什麽叫做酸爽。

他們是能夠輕松地在29秒以內跑完一趟200米,但是他們卻很難做到精確地將跑完一個200米的時間控制在恰好29秒。

作為專業的運動員,他們對於時間和節奏哪怕控制能力不算非常好,但也還是能夠較為有所感知的,可是這個感知終究還是比較粗糙。

4個男子400米的專項選手在跑完第一趟要求控制在29秒的200米跑之後,就紛紛知道——完蛋了。

他們之中,控制得最好的就是虞爽,可是虞爽的成績也還是在27秒89,距離29秒的要求,中間還有一秒多的差距。

田文瀚對他們的要求則是,29秒跑完一趟200米,每趟跑完可以休息29秒X4的時間,才能算完成這個金字塔訓練的底層訓練。

在全員遭遇滑鐵盧之後,幾個400米的選手腦袋都麻了。

對比過去做過的節奏控制訓練,這個所謂的金字塔訓練法,對於時間控制的要求顯得格外的嚴苛。

田文瀚還會拿著他們的分段成績跟他們討論:“你說你控制節奏了?你說你控制速度了?放X!就你這節奏速度,你就是沒腦子地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