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震驚!義務教育的真相竟是……!(第3/3頁)

“不過論述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忍耐我習慣性的跑題,先談一個公共概念。”雲深說,“關於我們目前這個小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大家差不多已經被我灌輸了這樣的觀念——我們目前的生活能夠滿足內部大多數人對安全和溫飽的需求,不過,這個體系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工業強有力的維持,以煤和鐵的聯合工業為代表;工業本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消耗資源,而所有的工業資源都要經過人力的開發、揀選和提煉;工業的規模在形成一個能夠自我循環,自我升級的完整體系之前,只能擴大,不能萎縮,同樣要求有足夠的工業人口推動和完成這個過程。”

在沙沙的寫字聲中,雲深的聲音清晰而穩定,“這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口的缺口將大到遠遠超過一個國家能夠提供的所有數量。”

有人暫停了一下,對雲深“習慣性的跑題”,沒有人有意見,隨著聚居地內外的建設漸漸連成一個整體,人口經過多次輸入增長也已經達到一定規模,許多復雜情況已經超出了他們習慣的某些套路模式,在生產上下遊協調和族群融合方面出現的問題最多,包括學校在內,人們需要新的詞語和新的概念來定義這些問題,把它們重新歸於理性的行列。術師的知識量和思考方式和他們極大的不同,那些冗長的對高層面常識的解說正是他們需要的。

雲深平靜地繼續,“憑借生育來擴大人口數量不現實,盲目吸收人口也會超出我們的改造能力。工業人口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需要一定條件的環境基礎,但如在過去,在我們對自身進行的種種嘗試得出的經驗表明,人的觀念不是泥土這樣容易變形的材質,即使想法單純,只要已經有了習慣的生存方式,轉變到另一種生存方式的過程中,一段改造和適應時間是不可避免的。手段激烈未必能加快轉變的速度,何況我們要面對的是分散在不同地域,有不同需求,而且相對封閉的群體。所以,向其他部落傳播知識的行為並不是施舍。”

他在這裏停頓了一下,會議室裏除了筆觸聲,連呼吸聲都幾乎聽不到了,“學習的直接目的是應用,是通過了解事物的性質,掌握規律的變化來改變現實。事物和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但應用它們改造現實卻是一個連續的,系統的過程,要求人和人之間通過分工合作達到目的,這是社會結構形成的根本原因。這個框架隨著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改變而發展,擴大的同時變得復雜。對於以狩獵和采集為主,加上部分畜牧的生產方式,部落這樣松散的結構是適應的,但在工業社會的工業化生產方式面前,這種脆弱的組織很難正常生存下去。而淘汰落後事物最徹底的方法,就是用更有生命力的事物替代它,那麽,在這裏接受了另一種社會分工方式的教育,並且嘗試用這個體系內的知識改變生活的孩子們,就是瓦解部落社會的切入點之一。”

有人在輕輕吸氣。

“根本上,部落的存在與我們的目標是沖突的。不過,改變的力量只有來自內部才能徹底,要實現我們的目的,讓這個過程變得易於接受,後續的不良影響降低,在轉變的初期,就不能由我們來主動推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