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在競選進入白熱化的時間裏, 任何一點動作都會引起無數討論。

何況這次致敬肯尼迪《我們決定登月》的演講如此大膽破格,不僅變相承認“變異者”的存在,更是提出前往宇宙的冒進目標, 這些發言超出了各方的預估, 徹底引爆輿論。

反響在媒體的報道宣傳中進一步發酵,民調不得不為此連夜9補充統計新增的票數。

各大報紙都出了特版新聞評議。

《紐約時報》發聲稱:

“經過無數的爭議,人們終於確定下一個具體的名稱來描述‘這些人’,不是生化的,不是改造的,而是‘變種的’。

翻閱各個文獻,科學家和學者們從五十年前的冷戰時期查詢到關於‘變種人’的相關資料, 他們甚至早就有了這樣一個學術的名詞解釋。

特斯拉克博士認為這種基因變異最早可能自人類進入文明時代起就開始出現,呼籲社會警惕‘變種人’的存在。很難相信一個能查找到歷史記載的事實,在官方的口中一直含糊其辭。

數月的爭論不斷也只是換來喬治·沃克·布什這位總統候選人一句‘我沒有答案’, 這種逃避和忌諱不免讓人失望, 冒然提出的‘宇宙計劃’是否又是另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手段?”

其時政版塊中的嚴肅報道裏依稀看出一些微妙的傾向,隱隱針對作為共.和.黨代表的小布什。

以《紐約時報》為首的左向派更認同艾伯特·高爾副總統提出的:“完成特區城市修建,重新規劃美國社會建設, 提高科學管理手段才是當下務實、可行的首要任務。”

隨著越來越多不知真假的“變種人”冒出來, 關於“大都會”和“哥譚”建設是為了集中管理“變種人”的說法也越來越流行,並且獲得了大量的支持。

區分群體的做法看似帶來不少安全感,同時也加劇了反對者的恐懼和仇恨。

而《華盛頓時報》則力挺演講的言論:“停止分裂, 停止鬥爭。如果這一切是假的, ‘變種人’不存在,那麽不要因為莫須有的對立而互相敵視。

如果這一切是真的,‘變種人’早就在我們周圍,那麽我們依舊這樣生活過來了。地球不會因為出現超能力而爆炸——

為什麽不看得更遠一些呢?說不定他們能幫我們踏上去宇宙的新道路……”

《星球日報》的報道更加辛辣, 新銳的女記者露易絲·萊恩在文章中直言:“不要忽略那些信號。

當我們發現‘變種人’的時候,政府早就在籌備‘大都會’和‘哥譚’的建設,現在他們開始談論飛向宇宙,那我們最好開始關注‘外星人’。”

順應這個話題,美國兩大新城市又一次在大眾的視野焦點刷新存在感。

在負面聲音的另一面,還是有不少美國人民期待新城市的建立,就算那裏說不定會塞滿“變種人”,但光憑特殊稅收福利,以及高科技的優先試用等等政策優惠,就足夠壓倒一大部分的人的抵觸。

根據最新的調查統計,一千個美國公民中相信“變種人”存在的占據38.3%,堅信這是人為陰謀的占據29.4%,剩下32.3%的人填的是不在意。

沒有親眼看到超能力現象,人們不會輕易接受這是真實的。

更多的年輕人還抱著看熱鬧的心態面對媒體無休止的跟進報道。尤其是小布什在哈佛演講結束後提及了《佩吉·卡特》電影,在互聯網線上發起了一系列的玩梗和熱議。

RN網的實時熱搜第一詞條就是:“‘美國隊長’是變種人嗎?”

緊接著排列其後的則是另一個大熱話題:“瑞亞·諾倫是不是變種人?”

這似乎比《哈利·波特》的“女巫”更對應美國人民的口味。

當然,關於魔法和巫師的議題在歐洲大陸依然流行,“變種人”的相關新聞將作品系列全送上暢銷榜,至今霸占榜單頭部,電影票房更是一再刷新。

但不管是魔法靈力,還是基因異化,都是一種讓人獲得其他特殊能力的天賦。這讓人們開始研究起從古至今那些歷史傑出人物的奇特之處。

談起“美國隊長”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

這位二戰美國英雄的事跡聞名世界,其中就有不少誇張到比動作電影還離奇的歷史小故事。光是曾經單槍匹馬殺入五百人的納.粹軍營這段就足夠歷史學家爭吵真假。

放到現在來看,自然就緊跟熱點地演變成“他是不是有超能力?”這種新式問題了。

而牽扯到以演戲、拍電影這另一種方式而名聲大噪的瑞亞·諾倫,當然是因為那部萬眾矚目的電影《佩吉·卡特》,她和“美國隊長”拍戲。

畢竟男演員是一個新人,歷史角色的名氣蓋住了對方,“美國隊長”本身自然成為人們更關注的對象。而佩吉·卡特在觀眾群體裏的影響力不及瑞亞·諾倫這位好萊塢巨星,所以在電影上映前,話題還是圍繞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