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4頁)

警車的鳴笛聲在在蒼茫憂傷的背景音樂裏面響起,預示著亨伯特的最終命運,然後他說出了最後一段內心獨白:“女士們和先生們,我認罪,但如果由我來審判自己,我會以強.奸罪判處亨伯特至少三十五年徒刑,而對其余指控不予受理。”

電影的結局閃回了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那個年輕氣盛,艷陽一般的洛麗塔趴在桌前,她在和自己的母親鬥氣,固執地不肯走開,她高舉起自己的手臂,把瘦骨嶙峋的手指握成拳,重重地砸在了桌子上面。

“有罪!”

她這樣喊著,天真、堅定。

“嘭——”

那並不是拳頭砸在桌子上的聲音,而是法槌敲擊底座的聲音。

畫面黑了下來,跳出了片名和幕後陣容的名字,這就表明電影已經結束了,電影院的燈光亮起,回歸於光明。

電影播放結束,影院內的觀眾沒有立即離開,歐文·吉爾伯曼更是在自己的座位上直起身陷入思索之中,他已經在腦海裏想好了要怎麽撰寫影評,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紙筆把所有的思緒一一記載下來。

以代表罪惡的槍聲開場,又以宣判罪惡的法槌聲落幕,這種微妙的黑色幽默實在是諷刺極了,雖然這部電影也是改編了很多處地方,但是這種和納博科夫原著裏詼諧諷刺的對應更加鮮明辛辣。

萊恩不是庫布裏克,他不擅長誇張的導演技法,也沒有嘗試那些不適合自己的領域,但是他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所擅長的鏡頭語言描寫和拍攝,他完美地還原了納博科夫筆下的美感與肉.欲之間的關系。

演員負責演繹,而導演則把她的美毫無瑕疵地映繪了下來,乖張卻又生機勃勃,與眾不同。

而編劇安排的劇本合理地控制了萊恩對情.色的表現,於是洛麗塔的魅力不會低到塵埃變得媚俗,也

不會冷淡矜持得失去張力,她所展現出來的一切都在電影裏有了解釋。

在臨近結尾一幕的表現更是把前面所有的表演都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層次,畫龍點睛,歐文這才敢相信她是真的會演戲,而不是本身就是擁有接近洛麗塔的性格!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歐文不敢想象那意味著什麽,在這樣的年紀裏,這個女孩就能自然地表現出壓抑痛苦的悲憤,絕望到了極點之後的鎮定平淡,就是對於表演經驗豐富的成年演員來說,這樣多層次遞進的演技展現也是極為困難的。

觀眾感嘆她的悲劇命運和慘淡人生,歐文則更為這個從未聽過姓名的新人所展現的天賦感到驚嘆。

從導演到編劇,再到男主演傑瑞米·艾恩斯,全部都為展現洛麗塔的人生命運做了襯托,故事的主角終於從亨伯特回歸到洛麗塔。

她閃閃發光的時候有多麽迷人,黯淡無光的時候就有多麽惹人憐惜。

“洛麗塔飾演者,瑞亞·諾倫。”

確定自己捕捉到了那一行文字中的每一個字母,歐文才放心地收回了一些前傾的身體重新坐好,無論這部電影會帶給這個過於年輕的“天生演員”什麽樣的影響,她出演的這個角色都值得被人銘記。

也必須出現在他的影評之中。

歐文環顧著電影院,他在和那些同行們的眼神交換中達成了某一種隱秘的共識,無論這會造成什麽樣的輿論風暴,作為一部文藝電影,《洛麗塔》確實可圈可點,起碼阿德裏安萊恩絕對超越了自己,在《閃舞》之後,他還能交出這樣一份作品,實在令人驚喜。

傑瑞米·艾恩斯扮演畸戀角色越來越熟練,歐文不知道這對傑瑞米來說是不是好事,但是對於《洛麗塔》肯定是一件好事。

而那個斯蒂芬·希弗,老天,歐文都不知道這個編劇竟然能夠想出這樣的改寫方式來,稍不留神,他就會毀了整部電影的!

歐文還覺得結局還過於政治正確,有些多余,《洛麗塔》不是教誨小說,而最後的批判過於直白露骨了。

既然電影選擇了把觀眾當成審判團的方式來講述劇情,那麽就應該交由觀眾自己來決斷,而不是在直接說明對錯。

不過

看到福克斯的高管朱莉·安查爾,歐文又感到了然,為了能挨過審查和各大協會的批判,這種修改和刪減應該是電影公司做出的妥協政策。

他毫無遺漏地看完了整部電影,也打好了腹稿,只等待回去便能交出一份影評來,然而當歐文從思緒之中掙脫出來時,他卻發現電影院裏竟然還坐著不少觀眾。

和他們這些專門被邀請過來的影評人不同,觀眾通常是看完電影就離開的,可是仍然有一大部分人選擇留下,他們在想什麽?

這場試映會裏唯一到場的明星就是傑瑞米·艾恩斯了,但是他也並非那種人氣超高的巨星,歐文懷疑觀眾為了得到他的簽名而留在影院裏不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