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行宮的藏書閣門前,林風抱著一大摞書卷從屋裏走出來,走到門外大青石板上,放下,然後一卷卷展開,開始曬書。

校書郎一職始於西漢,開始是朝廷征調天下名士到蘭台或者宮內藏書處校正典籍,可慢慢地,就逐漸演變成文官中一個九品芝麻官了,也就是,只要是以文入職,一般第一個授的,就是校書郎。

也是因此,整個朝廷的校書郎,可謂數量龐大。

因此這些校書郎,自然也不可能每個都有資格修訂宮中書籍,大多數,進來也就打了雜。

所以當上校書郎的頭三天,林風被上峰隨手指派著曬了三天的書。

今天是第三天。

林風悠閑地曬著書,曬書?曬書好啊,起碼不用在家被兩個大儒逼著讀書。

雖然浪費體力,可不浪費腦子啊!

所以對於這曬書雖然枯燥無味,林風卻幹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書郎人數多,平時幹活時可以偷偷嘮個嗑,林風只進來三天,就聽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內幕。

例如:當今皇帝其實是個文盲。

林風無意間聽到這個八卦時,驚得差點手中的書都差點掉了,在林風以前看的影視劇中,皇帝不說玉樹臨風,才氣逼人,那肯定也是威嚴莊重,學富五車,所以在林風的印象中,皇帝肯定學識不錯,可事實證明,那只是影視,當今皇帝,確實是個文盲。

當然,當今皇帝也不是一點字都識,簡單的字還是認識的,只是認識的十分有限,最起碼你拿一本論語給他,他就不一定能讀下來。

不過這件事也不能怪他,這個是有歷史原因的。

說起來皇帝這一支,雖然和前朝皇室一樣姓李,雖然天天說是前朝宗室,可事實上,當今皇室和前朝皇室,別說血脈,連民族都不一樣。

當今皇室,本姓朱邪,一百年前,全族還在河西走廊以部落的形式放馬。

當時整個部落的族長,是當今皇帝的爺爺,朱邪執宜。

本來人家整個部落在河西放牧好好的,可不巧吐蕃和前朝朝廷在河西爭奪地盤,當時朱邪部落本是吐蕃的附庸,自然得跟著一起出征。

可吐蕃對依附的部落一向苛待,也不拿依附的部落當人,所以每逢打仗,都讓依附的部落當前鋒。

如此幾仗下去,被當前鋒的朱邪一族損失慘重,據說族中男丁十不存五。

當時作為族長的當今皇帝他爺爺朱邪執宜看到族中如此損失,痛不欲生,在朱邪一族生死存亡之際,決定帶著族人從吐蕃叛逃,投奔中原的前朝。

可從吐蕃逃出來是極難的,又是帶著一族的人逃亡,所以三萬多人口的朱邪一族,經過上千裏逃亡,最終只有不到一萬人□□著逃到了中原,而且經過多次被圍剿被迷路,這群人逃到的還不是前朝的國都長安,而是北方邊關的太原。

當時前朝的朝廷素來仁慈,見這個部落實在可憐,就讓太原的河東節度使收留了這個部落。

而太原節度使發現這個部落由於逃亡,個個騎術嫻熟,就把他們收編到自己的軍隊,用來抵禦契丹。

於是,朱邪一族,就從投奔前朝變成了給前朝打工。

朱邪一族盡職盡責給前朝抵禦契丹,並且因為抵禦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加封,身為族長的當今皇帝他爹(他爺爺已死)還被前朝賜姓國姓,封了將軍。

於是從這,朱邪一族才轉成漢姓。

當今皇帝也跟著他爹開始姓李。

可這姓好改,話卻難改。

當今皇帝那時已經是半大小子,早已跟著族人胡語說得溜,再想改漢話哪那麽容易,再加上那時皇帝他爹正忙著天天打仗,也沒時候管孩子,所以皇帝也沒上過學,就算後來能聽懂漢話,認識幾個字,也聊勝於無。

其實不止皇帝,整個朝廷的武將幾乎都這個水平,朝廷的武將大多是原來朱邪一族的族人,跟著老族長漢化的,話都說不流利,更別說讀書識字了。

當然,也有例外,其實整個皇室,也曾經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不過先帝是嫡子,當今皇帝是庶子,並且先帝比當今皇帝小近二十歲。

當今皇帝出生時,他爹還正在跟契丹打仗,拼軍功,可等到先帝出生時,他爹已經封王了。

所以先帝一出生,是在晉王宮出生的,並且由於是嫡子,一出生,就有老晉王那些幕僚悉心教導。

因此先帝不僅弓馬嫻熟,還能文能武,平時讀個《春秋》,都能隨手做首詩!

這大概就和後世的70後,90後一樣,70後小學讀不完可能就輟學了正常,而90後,隨便讀讀,也能混個初中畢業證。

只可惜這位驚艷絕才的開國皇帝,死於十七年前的兵變,其後當今皇帝繼位稱帝,滿朝武將,又退回了文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