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使團(第2/3頁)

到仁宗時期,李元昊的叛亂開始之後,大宋的朝堂才突然發現,西夏已經成了大宋的心腹之患。可幾場大敗之後,就連仁宗也沒有了信心。尤其是賦稅上的不足,讓皇帝和大臣們緊張萬分。

當仁宗突然發現,朝廷一年的支出超過賦稅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兩百萬貫。當時仁宗府庫裏至少有五千萬貫的錢財積累。但皇弟家也不能寅吃卯糧吧?

實際上,兩百萬貫對於大宋當時六七千萬的財政收入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尋常年景,也不過幾十萬貫。

這一刻,宛如滅頂之災般讓他老人家坐不住了。也是慶歷新政的誘因。什麽冗官,冗兵,冗費,之類的積弊,都是假的。要是別的朝代,加稅就能解決。而且就缺口來說,缺的並不多。調整鹽鐵稅,就能徹底解決。可是在大宋,從皇帝和官員,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才是變法能實行必要條件。

仁宗沒有想過加賦。

神宗也沒有想過加賦。

到了趙煦親政之後,也沒有想過要加賦。別看大宋的賦稅連年創造新高,主要是人口多了,多了三千萬人,賦稅不多才奇怪。

至於說大宋的貧富差距大,在城中的百姓和務農的百姓之間的差距,讓社會底層極不穩定。可這話也是鬼話,大宋的貧富差距是大,但大的原因其實不是地域的問題,而是職業的問題。種地的農夫收入少,主要是大宋對糧食價格的調控太嚴。

大宋對糧價的平抑,已經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甚至可以說魔怔了。開國以來,有記錄的糧價一直維持在200文至300文之間一石。鹽價從唐朝時期的150多文,降低到最好的海鹽在45文一斤。這樣的價格,對於畝產才兩石多的農夫來說,尤其是那些沒有土地,租種的佃戶來說,辛勞一年,根本就剩不下錢。但要說,吃飯都吃不下去,也說不過去。大宋造反多,很多造反的頭子目的就很不純潔,他們是為了等朝廷招安,好做官。

城市人口和農村人口的貧富差距巨大,這才是大宋的困境。

尤其是城市人口可以輕松賺取農夫的兩倍收入,但稅收卻要比農夫低的多。這導致了大宋手工業極其發達,大量有一技之能的農民,拋棄土地進入城市生活。這恐怕才是大宋最大的困境。尤其城市人口,可以個給富人做奴仆,甚至年輕女孩也可以去給富人做丫鬟小妾。別以為進入官宦之家做小妾就低人一等,小妾也要簽契約,過兩年等見了世面,還能出府嫁人。

而且給官宦人家做過小妾的年輕女子,在婚假市場上頗受歡迎。因為這些女子是見過高貴人家的規矩,是能夠傳家,提升普通人家家教的捷徑。

想要解決農業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差距,廢除解除農業稅,但這對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困境難道大宋的皇帝和大臣們看不到嗎?

不,他們都能看到,不僅看到了,還想到了可能解決的辦法。

趙煦之所以要打西夏,目的還是為了解決困境,解除了外部的威脅之後,繼續推行變法,從而緩和社會矛盾。

但戰爭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西夏沒打趴下,遼國又跳出來了。

這讓趙煦君臣很憂愁,遼國可要比西夏棘手多了。大宋連對付西夏都屢屢受挫,更何況突然多了一個遼國。

君臣在商量許久之後,才想到了一個應對之策,也不算是應對之策,而是皇帝也好,朝堂也罷,都需要迫切的清楚西夏如今的狀況。至於被大宋吃到嘴裏的韋州、洪州、龍州和銀州,說什麽也不能吐出來。

不得已,章惇最後還是把希望寄托在李逵身上,或許西夏的情況比他們想象的更糟糕呢?

章惇當即建議:“官家,大宋必須盡快派遣使團進入西夏。有必要的話,到鄜延路和環慶路,立刻讓範純仁和章楶派大軍護送。”

“使團的名單?”趙煦遲疑。

章惇堅持道:“原先不是擬訂了一份嗎?如果李逵在西夏支持李秉乾叛亂成功,這時候是重新和西夏劃定疆域的最好時機。一旦錯過了,可能會出現變數。”

這話一開口,安燾這個樞密院的二把手也只能表態。躬身對趙煦道:“官家,臣必不負眾望,將四州之地歸入大宋。”

“好,有勞安卿辛苦。”趙煦多少有點寬慰,大臣們難得團結了起來。看來遼國的使團也不是一無是處,有時候還是能夠給大宋朝堂帶來一點好處的。他繼續道:“那麽遼國使臣該如何處理?”

大軍逼境,對於遼國的使臣來說,可並不是個好消息。

兩天之後。

安燾警惕的盯著遼國使團,這幫遼人也不知道如何說服了章惇,死賴著就是要跟著一起去西夏。目的肯定是來者不善,想要破壞大宋在西夏的勝利果實。可是等了很久,遼人之中身份最高的小王爺耶律保機還不見有上車趕路的打算,這讓安燾對此人的感覺又差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