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科考真秘笈(第2/2頁)

可看看李逵等人,半桶水都不滿,就想著大慶殿上高中的美夢,著實讓他心塞。

說起來,殿試並不在民間名氣很響的紫宸殿,紫宸殿不過是皇帝處理朝政的重要宮殿,朝會的舉辦宮殿,但是大慶殿是朝廷舉辦大典的宮殿。科舉殿試是掄才大典,殿試自然要去大慶殿。

不過,如今晁補之沒有證據,他也不能無端的指責李逵等人的不是,他找來這幾個小子,就是為了收集證據的,輕輕的咳嗽一聲之後,晁補之開口道:“今日做文,作一篇策論。”

“請師伯出題。”

“還請大人出題。”

三人稱呼晁補之都不同。李逵李雲稱呼晁補之為師伯,而高俅只能稱其為大人,算是尊稱。雖然蘇軾把他看成是家人,但要讓蘇門之中最出彩的幾個弟子接納他,還有點費勁。主要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才華橫溢,見不得不學無術之輩。

高俅的水平不錯,至少要是去沂水縣趕考的話,很有希望通過縣試。

但可惜的是,他是開封府人氏。

科舉第一廝殺戰場,就是在開封府。

官宦子弟,太學學生,足以將開封府打造成為一座學子們噩夢連連的絕地。好在開封府每次解試都不會少於一百五十個名額,要是和其他州府一樣,十幾個,二十來個名額的話,開封府的富貴人家起碼要逃離一半。

晁補之看了眼高俅,要說李逵李雲還有機會,但高俅……機會渺茫。開封府的解試不好過啊!當然,這是對高俅來說。對晁補之來說,完全不是個事,只是單純的鄙視了一把高俅。畢竟當年晁補之是開封府解試出去的人,不管是開封府府試,還是省試,他都是第一,科舉對他來說完全沒有壓力。

晁補之頓了頓,隨便出了個題目:“國之廢興存亡。”

李逵聽到這題目,有種被小瞧了的樣子,嘴角不屑的冷笑了一聲,心中頓時琢磨起文章來了。

李雲茫然的看著晁補之,很緊張的憋著氣,偷偷問晁補之:“師伯,是《孟子》題嗎?”

考試的時候學生問監考,這會有什麽後果,自然不用多言,鐵定要被趕出考場的渣渣。晁補之瞪眼看過去,訓斥道:“禁言,認真破題。”

感謝王安石。

自從神宗之後,王安石雖然注重變法,但他的文采也是當世大才,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要不是他活著的時候,對手實在太強大,歐陽修,曾鞏,蘇軾,蘇轍,都活的好好的,還都是文章大成的年紀,以至於他沒機會成為大宋文壇的文宗。

蘇軾也是熬死了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才成為文壇宗主的身份。

王安石的文章是復古流,拙樸中寓意明確,本身又是個性格執拗的人,對於看不慣的事,他動手就辦了。大宋的科舉在王安石的手裏經歷了一次大的變革。取士不再注重詩詞歌賦,而是注重策論。這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舊黨極力廢除王安石在朝堂的痕跡,司馬光也沒有對王安石時代的科舉選拔士子的標準做出改變。

策論,成為王安石之後,考中進士的唯一途徑。

即便大宋進士科裏還有詩詞一科,但這一科的考試的選拔的重點,還是策論。

而策論的考題出自五經《易》、《詩》、《書》、《周禮》、《禮記》,這這部書考生只要選考一經即可,加上《論語》和《孟子》。這也是李雲問晁補之是《孟子》題的原因。

考場眾生百態。

晁補之高高在上的坐著,看到李雲抓耳撓腮的淒苦樣子,看到李逵念念有詞的模樣,還有高俅眼珠子左右劃拉的抖機靈,頓覺好笑。心中豪氣頓生:“一群猢猻,逃不出老夫的手掌心!嘿嘿!”

國之廢興存亡,李逵知道這句話出自《孟子·婁離上》。前後文隨即在腦子裏出現……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策論考試,總少不了將考題的出處找出來,然後點明之後提問,解問,成策。

之後開始提問,找出問題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寫議論文。一篇好的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這對李逵來說,一點難處都沒有。唯獨難的就是語言的凝練。

這也有辦法,明朝的李賀用一套科舉速成法,造就了不不知多少舉人和進士。他的辦法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考官不發現,能夠蒙混過關,就能高中。畢竟抄的文章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而是歷年科舉之中的佳篇。

只要考官不眼瞎,就能高高的中了。

李逵隨即想到一個人,癸卯科的殿試策論中劉進有一段文章可以用,隨後是另外的信息是——此人已死,文章埋沒了可惜了。李逵歪著腦袋心頭一喜,落筆草稿之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段不錯,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