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首陽書院(第3/3頁)

蘇邁啊!

蘇邁。

你怎麽說也是官宦人家,還是蘇家的長子,怎麽可能做女婿上門啃老的事來?

雖說蘇軾很不關心自己的大兒子。不是因為亡妻的原因,才對大兒子漠不關心。而是因為蘇邁不聰明,至少在蘇軾眼裏,自己差點被這個兒子坑死,對兒子心存芥蒂。

記得當初‘烏台詩案’,蘇軾被看押在天牢之中。

大宋監獄不提供夥食,需要親人自己送進大牢裏去。送飯,成了年紀還不大的蘇邁的首要重任。

當時蘇軾和兒子商量好了,皇帝不殺他,送什麽吃的都可以。

一旦皇帝準備殺他了,就送條魚進來。

有一天,蘇邁發現兜裏的錢不夠了,買不起肉,於是就貪便宜在市場上買了一條魚,精心烹飪之後,給蘇軾送去了。看到魚的那一刻,蘇軾哭了……

當天夜裏,蘇軾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牢房的房梁,躊躇了一夜。幸虧沒上吊,要不然,他老人就此人生劃上了個恥辱的句號。

因為這件事,蘇軾很長時間都沒搭理自家的大兒子。甚至出獄之後,對大兒子蘇邁也是不聞不問。

很多年過去了,父子的心裏或許還有當年那根刺在作祟。但是當蘇邁決定不做官之後,蘇軾才發現,自家人似乎除了做官,沒有其他的謀生手段。種地倒是可以,但沒有本錢買地。老家眉州也沒有什麽產業,只有幾畝薄田,是大哥家的產業。當年分家的時候,已經做官的蘇軾和蘇轍都放棄了家產。

老家回不去,又不敢拖家帶口的帶著老婆孩子來老爹跟前啃老,想來想去,只能去嶽父家先混一段時間再說。

恥辱啊!

蘇軾說什麽也不能讓大兒子做出如此有辱家門的事來,去信一通訓斥之後,讓他去常州置辦幾畝水田,先種地再說。

常州在蘇軾的心裏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他,在他小妾王朝雲的心裏也是如此。因為他和王朝雲的第一個兒子,就死在了常州,也埋葬在了常州。這個地方是他的傷心地,同時也是他最後的一片凈土,蘇軾甚至已經有了決定,要在常州終老,陪伴自己的小兒子。同時也讓自己的小妾王朝雲安心。

信是寫了。

蘇邁也回信了。

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蘇家第二代,沒有一個能夠做官做出頭的領軍人物。那麽對於蘇家來說,注定會沒落。想到這些,蘇軾就坐立不安。

大兒子沒指望了。

二兒子缺乏靈性。

只能指望老三了。

想明白了這些的蘇軾,決定立刻給老三準備學籍,就落在潁州最大的書院,首陽書院。

然後過兩年,就準備送老三去京城,參加考省試,爭取一舉拿下進士身份,延續蘇家的底蘊。

蘇過去了書院,連帶著幫李逵和李雲也報名了,三人都成為首陽書院的學子。

這就是李逵和李雲突然間有了書院身份的原因,他們成了嵩山十大書院之一的首陽書院的弟子。

看著連綿不絕的山巒,還有風過去之後,松柏沙沙之聲,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大宋的書院基本上都建在山中,少有建在水邊的。

首陽書院屬於因山出名,畢竟嵩山的書院是非常出名的,反倒是嵩山的寺廟還不如書院出名。

入了山門之後,李逵在書院管事的帶領下,去了山長的小院。將蘇軾的信給了山長之後,靜靜的等著。

山長看著李逵和李雲,心中琢磨不定,最後還是熬不過蘇軾的威名,只好放棄了將兩個他眼中的‘讀書種子’忍痛割愛。

寫好回信之後,交給李逵道:“學士之文如滔滔江河,延綿流長;學士之詩詞,如崇山峻嶺,雄壯威武,兩位能夠拜在學士門下讀書,顯然文采是不必多說,自然是一等一的才學。不過學海無涯,不進則退,勿要耽誤了好光陰,辜負了學士的美意。”

蘇軾的信中就說了,李逵和李雲自己教,出了名,算書院的一份。

山長也沒有理由拒絕,當即準了。

李逵和李雲懸著的心頓時放下,看來是虛驚一場:“謝山長訓導,學生謹記。”

走出山長的小院,李雲捂著胸口,一臉的緊張:“哎呀,差點嚇死小爺。”

“你們兩個,聽說在學士身邊求學,可敢過來比試一番?”

在下山的時候,突然有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囂張道。

李逵瞪了一眼對方,按住想要動手的李雲,問:“有何不敢?”

李雲嚇得臉色慘白,拉著李逵的衣袂道:“二哥,莫了賊子的當,打死人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