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首陽書院(第2/3頁)

蘇軾一開始真沒想到蒙山書院是什麽鬼,等到他想起來,是這麽一所書院的時候,臉上烏雲密布。良久才壓下胸口的怒火,沉聲道:“不準去。”

要是蘇門有學子入學蒙山書院,丟人可真丟到姥姥家了。

李雲糾結不已,大宋書院上千,出名的也就幾十座,比如六大書院:衡山石鼓書院、長沙嶽麓書院、廬山白鹿洞書院、許州嵩山書院、常州茅山書院、徂徠山徂徠書院。都是大宋一等一的書院,每一科都有不少學子脫穎而出,考中進士。

但是這些書院和他無緣,他一座都考不上。

首陽書院雖然比這些書院差了點,也也差不了太多。入學考試都混不過去,豈不是更丟臉?他不僅丟自己的臉,連師祖蘇軾的臉都一起丟了個幹凈,對於蘇軾,李雲是非常尊敬的,說什麽也不能墜了蘇門的威名。

李雲一臉難色,對蘇軾道:“師祖,可是我連入學考試都恐怕過不去。”

“不是恐怕,是肯定。”李逵一臉不屑,理直氣壯道:“師祖,我也通不過入學考試。”

蘇軾一口陳年老血卡在喉嚨口,就差當著兩個徒孫的面當場噴出來了。入學考試都通不過,這又不是什麽長臉的事,你還一臉理直氣壯的說出口,要點臉成嗎?

李雲剛剛想吐槽李逵逮住自己猛踩的卑劣行徑,突然聽到李逵這麽說,心裏頓時暖洋洋的,好兄弟,一輩子。他原以為就自己基礎差,是學渣,原來李逵和他一樣,都是學渣。這樣想來,頓時心中郁悶之氣一掃而空,心情好了起來。

蘇軾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覺得自己有點揠苗助長了。李逵讀書還不足一年,學業進步還算可以,但想要考入書院就不現實了。入書院的學子,都是求學十來年,有些甚至快而立之年了。他如何去競爭?

至於李雲,蘇軾看了李雲一眼,心中哀嘆:“比李逵都不如的貨色,如何混入書院?”

不過,他可是文壇宗師,想到了一個兩全之策,對李逵和李雲道:“你們不用擔心,就是入學籍而已,以後還在家裏學。”

李逵頓時松了一口氣。

李雲一臉喜色,終於不用被讀書人禍害了。

至於蘇過,更不用去書院讀書了,他已經下過場。也有了學籍,再說跟著老爹讀書,總好過書院的先生吧?

於是,蘇軾醞釀了好幾天的計劃,最終還是變成了老樣子。自己教導兒子讀書,然後再多了兩個拖油瓶。

當然,這是順帶手的事。他的主要目的還是教導自己的兒子蘇過,這是親兒子。蘇軾感覺到自己的兒子應該參加科舉,不能荒廢下去。促使他做出這樣改變的原因是,蘇軾又受刺激了。

刺激到蘇軾的原因是,他的大兒子蘇邁辭官了。

當爹的快六十了,做官都做地好好的,可是還年富力強的兒子,卻辭官了,這讓蘇軾有了緊迫感。還不是因為老大沒實力考中進士,大好的歲月都蹉跎在了小吏熬資歷上,這輩子都難以升遷。老二,也是恩蔭,做官期間考中進士的可能性也很低。如此下去,說不定那天也要辭官了。如此下去,說不定老蘇家他這一房,在他的頭上可能要做官坐到頭了。雖說蘇軾對做官也並沒有太在意,因為獲得一個官員的身份對他來說不難。

進士隨便考的人,就是這麽討厭。

可真要是蘇家的官宦身份到他身上就到頭了,這讓蘇軾絕對難以接受,這是一窩不如一窩,一代不如一代啊!想來想去,小兒子蘇過不是想要參加科舉嗎?

讓他去,不僅要去,還要考好了,爭取下一科就拿下進士的身份。

在大宋,沒有進士身份的官員,很悲催。升遷沒有指望,薪俸又低的可憐,甚至還要受到官場同僚的鄙視,艱難無比。當年範純仁要不是在做官期間考中了進士,就算他是範仲淹的兒子,這輩子最大做到知州也坐到頭了。

蘇邁就是這樣的情況。他甚至比範純仁的情況還要差很多。要是能做縣令、通判之類的官,他也不會辭官。

蘇邁做官很早,因為蘇軾的原因,幾年前就出仕了。但他是恩蔭官,一開始做倉監,幾年之後獲得升遷,做了縣尉。

縣尉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官,大宋雖然冗官嚴重,但很多縣不設縣尉,要是有縣丞,基本上都是縣丞兼縣尉。要是沒有縣丞,由縣令兼了縣丞的事務,才會設置縣尉。管理一縣之地的典獄,緝拿盜賊等事務,雖是一縣之中的第三把交椅,但就官聲來說,還不如主簿好聽,很沒有存在感。

做了幾年縣尉之後,蘇邁感到升遷無望,而且薪俸少的可憐,幹脆辭官了。

更讓蘇軾無語的是,蘇邁雖說辭官了,很丟臉寫信告訴他,想要去他老丈人家混吃混喝,也就是蘇軾的好友同鄉進士呂陶的家裏討生活。太沒有骨氣了,蘇軾接到信,差點沒氣地背過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