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從平庸到驚艷

“平生有什麽志向?”

蘇軾是個厚道人,有的人會感覺到他很刻薄,比如說司馬光。那是因為蘇軾厭惡對方,認為對方冥頑不靈,才會用言語來刻意的奚落醜化對方。

但李逵不一樣,他是周元的學生。

不說是千裏迢迢,穎州距離沂水縣三四百裏地總該有吧?

李逵眼巴巴的帶著厚禮來拜訪自己,雖有求人辦事的嫌疑,但蘇軾也做不出故意奚落李逵。學問是問不下去了,但也不能拿了人家的數千貫厚禮,最後還把人氣個半死吧?

這樣對李逵,恐怕連子弟周元知道了真相都會有意見。

雖沒有做出讓人難堪的舉動,但蘇軾還是對李逵失望至極,已經失去了提點李逵學問的意思。並不是任何一種詢問志向,都是前輩對後輩的愛護。有時候是不耐煩,說明談話已經快結束了。

蘇軾已經對李逵失望至極,蘇門學子,哪個不是才學驚艷之輩。不說別人,就說蘇軾大弟子黃庭堅,六歲能詩,八歲能文,十多歲已經熟讀經史,博聞廣記,成為名副其實的飽學之士。二徒弟秦觀……就算是不入流的周元,十幾歲的時候文章也頗有可取之處。

就在前幾年,他和四個弟子在集賢館編史,各個都是學士,才有了一門四學士的美譽。要問大宋什麽衙門對學問要求最高,自然是集賢館。非飽學之士不能善任之所在。

可是輪到李逵了,這位竟然敢腆著臉對蘇軾說:其他都沒學過,就《論語》學的好。您老要考校學問的話,就問《論語》的內容。

這可是蒙學啊!你都十幾歲了,難道這麽多年都在玩鬧嗎?

反正蘇軾是說什麽也提不起勁頭繼續和李逵磨嘰下去了。

想要草草的結束這場讓他萬分後悔的考校。用志向來詢問,然後看在李逵禮數周全的份上,勉勵幾句就結了。

因為很簡單一種交談就是:

“賢侄有何志向!”諸如此類的問話。

回答的內容有很多,比如說:

“當大將軍,為國家開疆拓土!”

“想要成為俠義之士,保境安民。”

“做一個好官,給百姓當家作主。”

“為帝王家分憂。”——(當太監不算)

……

反正任何一種回答都可以是這樣結束——賢侄志向遠大,要恪守本心。然後結束語就是——去玩吧!

沒錯,蘇軾正是有此打算,結束這場讓他快要忍不住怒火沖天的談話。他甚至有種不好的預感,李逵很可能成為蘇門之恥。但李逵是周元的弟子,他沒有權力將李逵逐出蘇門。可惜,他遇到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李逵,他的志向……一開始想要吃好喝好,然後要住大房子,揍靈智上人,發財等等。

這都不是啥大志向,至少在標榜君子和仁德的時代裏,都是所不出口的不入流想法。甚至連志向都算不上。

李逵覺得蘇軾的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幹脆就不說了,很鹹魚道:“都行吧!”

“都行?”

蘇軾腦仁有點發脹,這算是什麽志向?這小子總不至於沒有遠大志向吧?

還真讓蘇軾給猜著了,至少對李逵來說,確實如此。志向這玩意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奢華的寶石,看得到,卻不能摸的東西。因為摸壞了賠不起。但要說一點沒有,也不現實。人總是要生存的,吃飯睡覺的地方總該有吧?

口袋裏有倆糟錢的時候,總想著腐敗一下,尋歡作樂吧?

吃喝不愁,還有閑錢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有點權力,凸顯一子存在感?

這說是志向,更貼切的說是貪欲。至於讓他有奉獻精神,沒穿越之前,他沒精力去琢磨這些。穿越之後,他覺得封建王朝的奉獻精神很扯淡,任何好處都是皇帝的,背鍋讓自己來,傻子才幹。

於是,李逵就變成了一個胸無大志的人。

或許這些他還沒有感覺到,因為對他來說,他任何一種努力都是朝著胸無大志而去的。

文人的身份?

是為了讓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有錢?

誰也不願意受窮不是?

霸道的性格?

連受窮都不願意,更何況受氣?

一切的一切,都說明李逵並沒有一個遠大的規劃。

於是,在蘇軾問他志向的那一刻,他竟然傻呼呼的回答:“都行。”

反正李逵自我感覺挺好,既有文人的灑脫和不羈,同時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念而被束縛手腳。可是這話聽在蘇軾的耳朵裏,格外的刺耳。

一句——去玩吧!愣是沒辦法說出口。

蘇軾憋紅了脖子,怒目盯著李逵,上身如同抽搐一般抖動著,胸口對著李逵一個勁的運氣。按理說,李逵這等沒培養價值的家夥,他不屑重視。可唯獨李逵過於懶散的性格,讓他氣不打一處來,因為就此下去,李逵很可能成為蘇門的恥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