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遺篇(第2/7頁)

胡寅的五路轉運使被撤銷,改為工部尚書,但卻要在陜西路改制成功後再行調任。

工部尚書梁揚祖被轉為都省副相,並著都省與禮部議論其人自靖康以來種種功勛,準備加美爵……這便是給予宰執身份再榮休的意思了,考慮到梁揚祖本身的政治姿態和一貫的立場,恐怕也是他所求的。

至於王淵,趙玖倒也念及他的苦勞,也加了樞密院副使之位,讓他以副國級領導的身份退休。

除此之外,陜西、巴蜀九路轉運判官趙開因功轉秦鳳路經略使,從昔日靖康亂中一介地方轉運判官,經數年辛苦,正式進入帝國官僚體系的最高層級。

而胡寅與趙開的轉任,也意味著昔日關西戰時專用的九路轉運體系與五路轉運體系就此作廢。

與此同時,利州路經略使劉子羽則轉兵部尚書,成都路經略使林景默轉戶部尚書,江西路經略使劉洪道轉兵部侍郎兼判都水監,湖北經略使馬伸轉刑部尚書。

兵部尚書胡世將轉陜西路經略使,戶部尚書林杞出為利州路經略使,刑部尚書王庶出為成都路經略使,吏部侍郎呂祉出為江西路經略使。

至於其余種種補缺,也都紛紛如潮。

只能說,一系列的人事調度,足以驚破朝堂,咋一看,還以為素來講究朝堂穩定的趙官家要搞事了呢。

但實際上,只要仔細一看就會明白,無外乎就是借著西北整合與梁揚祖榮休的機會,將之前表現合格或者出色的內外大員,進行內外互換而已。

這種互換不要說跟紹興白馬之變相提並論,便是和堯山後那一輪調整相比,似乎也還要弱一些,因為彼時是直接在宰執層面進行調整的,而這一次,為了保持朝堂政策的一貫性,也是對宰執們之前幾年出色執政表現的回應,朝中四位宰執,長安與東南兩個使相,卻根本沒有動彈。

不過,同樣一個舉動,從高層角度來看,固然表明了趙官家沒有大刀闊斧之意,可在另一些人看來,卻還是從從一個角度產生了某種誤判。

就在趙官家在長安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之際,忽然間,有一個此番立下許多苦勞,轉為湟州知州的官員,乃是有過從軍進士履歷,又做過京官的,還隨胡閎休走了一趟西域的,喚做梁嘉穎的人,直接上書,建言趙官家不要再回東京,而是留在長安,就此遷都不走!

理由當然充足,平復西夏、掃蕩西北以後,整個關西變得徹底安定,而且興靈產糧區的回歸、西域與河套商道的打通,也會大大刺激長安的復興,而諸如關中地形這些常規說法,更是不用多問,那可是經過上千年考驗的。

除此之外,這封奏疏還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從堯山到此番西北亂戰,已經證實了帥臣嶽鵬舉與吏部侍郎呂祉共同觀點的正確性。

蕩平滅女真,須高屋建瓴,掃蕩關西,然後出河東,據太行,居高臨下,方能全取河北、進逼燕雲。

既如此,不如官家就留在關中經營,蓄力以出河東。

梁嘉穎固然是個冉冉新貴,但本身卻完全不值一提,可今日他這封奏疏卻也真真是石破天驚一般,徹底震動了長安與東京,乃至於天下。

甚至趙玖都一時疑慮起來。

而隨即,醒悟過來以後,關西的地方官員,紛紛上書表達贊同,隨即,東京城內的奏疏也如雪片一般飛來……但有意思的是,東京那裏可不全是反對意見,家在巴蜀,此番據說因為沒有跟著趙官家參與會盟盛事,幾乎遺憾到發狂的樞相張浚帶頭,居然也表達了贊同!

幾名即將調入關西的中樞大員,也立即調轉屁股,和吏部侍郎呂祉一起贊同遷都。

便是前線幾位帥臣,韓世忠、吳玠、曲端、王德也紛紛快馬上書,建議官家留下……尚在蘭州的負責掃平西夏故西壽保泰軍司的嶽飛,也謹慎上書,表達了一定程度上的贊同。

但是,以都省相公為主的東京各層級官僚主體,卻紛紛表達了反對意見。

眼瞅著,建炎初年因為選擇行都而徹底分野的局面就要再度出現。

然而,趙玖稍作猶豫,還是按照都省相公趙鼎,與長安使相宇文虛中的建議,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那句話,國家需要長久穩定的局面,政策需要延續性的政局來做保障,遷都帶來的不確定性太大了。

至於以後從河東發起反攻的問題,其實長安和東京的距離並不至於誇張到這個份上,大不了他這個官家到時候再往長安過來就是了。

而既然決心已下,趙玖便放棄了原本要等小林尚書等人的計劃,中秋節一過,就直接與先行到達的王彥一起,帶著禦前班直,直接東行……途中只是經過陜州時稍微停頓,乃是與李彥仙當面討論一下將來可能的河東戰略,又讓王彥渡河盡可能接應馬擴再度南下一回,然後方才再度動身,過洛陽,祭祀汪伯彥,最後在八月底,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東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