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殿試(上)(第2/3頁)

話說,當日胡安國入覲,肯定沒有那些太學生腦補的那麽多戲;也沒有胡安國自己輕描淡寫,顯得多麽失敗一般……最起碼從趙官家的角度來看,他那天和胡安國其實算是談笑風生,外加和平分手的。

首先,胡安國並非是什麽腐儒。

他提出的那些意見,諸如應該以軍事為先、堅守舊都等等,跟趙官家乃至於中樞目前的執政理念其實是相合的,非只如此,作為一個之前中了進士便回去隱居的人,胡安國那次面聖,其實是說出了很多當政者注定難以觸及的要害問題的。

比如說,這位大儒就直接當眾指出,朝廷內部的官員已經有了結黨的傾向,東南、巴蜀、荊襄等各地重臣在中樞都有自己的羽翼,時常為了地方利益與天子宰執搞對立……引得李光、朱勝非、劉子羽等人各自惶恐。

再比如說,胡安國公開提出了‘兵權不可假於人’,他是第一個稱贊趙官家與統制官們建立劄子制度的人,而且他認為這還不夠,官家應該進一步嘗試將天子和中樞的權威滲透到軍隊的更深入層面。

而正是借著這兩個當時忽然當眾拋出的敏感議題,趙官家才能順水推舟,將之前一直受到副相許景衡、禦史中丞李光強烈反對的進士入軍一事,給正式通過。

實際上,到了那個時候,趙官家對這位道學名家已經有了幾分喜歡了,他是真覺得胡寅的爹好像比胡寅還好用……大胡同學只能用來在戰和問題上定錨,可這位老胡先生卻是能在許多政務上起到定錨作用。

不過,最終的結果所有人也都知道了。

資歷極高、名聲極大,又有正經出身的胡安國還是沒能一躍而為中樞重臣,只是得到了館職與恩賞,本質上還是閑置了。

原因倒也清楚。

當先一個,便是這位老胡先生的表現引起了宰執們以及其他重臣的警惕,這麽一個理想化的大儒擺在這麽一個總喜歡惹事的趙官家身前,兩人加起來怕是不比當日呂頤浩和官家在一起更容易對付吧?

誰敢留他?

另外一個,自然便是引起了巨大爭論的‘養氣’之說了。

平心而論,趙官家並沒有對這個‘氣’有太多反感。

哪怕胡安國專門強調了,他這個‘氣’不是一種形象化的比喻,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宇宙本源與道德的結合,趙玖依舊沒有覺得荒謬……原因很簡單,看人要講一個時代視角的。

你趙玖二十來歲就知道氧氣,人家胡安國胡子一大把卻知道‘養氣’,那是你這個人特殊,不是人家水平不行……因為這年頭的主流哲學思想,就是要把道德這種虛無縹緲東西跟宇宙萬物至理連到一起的。

而且,這種聯系還要遵循儒家經典的指導。

不過,即便是心裏明白,但趙玖還是斷了讓老胡先生留在身邊為重臣的心思,因為他必須要堅守更講究功利的新學,而根據趙官家這一陣子拿出工科狗勁頭做的認真研究,卻早就發現新學有兩個天大的問題!

首先,自然是蔡京和那位太上道君皇帝堅持新學,卻因為自家太臟,順便將新學的政治名聲給糟蹋了……這一點得慢慢來,沒辦法的。

其次,則是新學在自家的理論體系中,根本沒有一個系統的對天地萬物、宇宙根本的有效闡述。

你甭管人老胡先生的‘氣’在這年頭如何標新立異,如何讓部分務實的太學生都覺得有些荒謬,新學那邊,卻是連這個‘氣’都沒有的!

而眼下,趙玖偏偏又根本沒時間去研讀儒學經典,幫著新學完善這個‘氣’,以求借殼上市……那麽沒辦法,就只能讓善於養‘氣’的老胡先生先閑置下來了。

這才是當日胡安國入覲,雙方談的入巷,卻反而無奈分手的真正緣由。

但不管如何了,僅僅是沖著這次進士發往軍中的事情,趙玖也得謝謝人家。

轉回身前,周圍武臣各自驚異,張榮想了半天也沒敢答應,那邊隨著諸多太學生湧入集英殿中,趙官家也不好多說,卻是扶著金帶,穿著大紅袍,戴著硬翅襆頭,引著數十名文武重臣,自皇儀殿側門轉入集英殿中去了。

上的殿來,趙官家端坐禦座,左右文武列於階下,下面六百名太學生便在稍顯擁擠的幾案之側行大禮相對,然後又在官家與大押班藍珪的依次相對聲中起身,並歸於幾案之後。

到此為止,趙玖依舊面色如常,下面六百位馬上要成為進士的人則神色各異……而有意思的是,重臣之中,左手邊首相呂好問、兵部尚書領開封府尹陳規,居然和右手邊的幾位帥臣一般,面有異色。

呂好問恩蔭出身,陳規明法出身,科舉上都有遺憾。

而那幾位帥臣,則無疑是因為上百年的風俗人心,紛紛起了別樣心思……當然了,這其中,肯定是專門被官家邀來觀禮,也是出身最低的張榮,最是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