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來不及了(第4/5頁)

趙玖一時嘆氣:“朕信你是一片赤誠,也知道這些日子讓你憋屈了不少……但德遠,你也該知道朕最擔心什麽。”

“非得旨意,臣絕不幹涉關西戰事。”張浚嚴肅以對。“只是為官家安撫巴蜀,聊盡為臣之道。”

趙玖沉默了一下,明顯有些猶豫……且說,以這位趙官家的低端歷史水平,自然是不知道他這位心腹要員歷史上的那些輝煌戰績,這一點從他一開始差點把人家當成此時的淮東守臣張伯英就可一見端倪。

不過,出於某種偏見和本能,他對文臣喜歡幹涉戰事,然後引起嚴重後果倒是格外警醒。

然而,話還得說回來,只是沒有戰事的巴蜀,去監督財政改革,然後看住散關,再給關西和南陽輸送物資,卻也沒必要要求什麽‘知兵’不‘知兵’的。

真要認真去算,自李綱以下,不也就宗澤和陳規算是‘知兵’的奇葩種嗎?

“官家。”張浚似乎是算準了趙官家心思,及時懇切再言。“眼下局面,巴蜀總得去人,若論知兵……宗留守知兵,但東京更重;陳兵部知兵,南陽戍衛也離不開他;至於臣,固然不知兵,但換成別人便知兵嗎?而若不以軍事為斷,臣本是蜀人,自當此任。”

趙玖緩緩頷首。

其實,如果不幹涉軍事,那張浚何止是蜀人這一個明顯長處?

作為他趙官家的第一心腹,還有禦史中丞的資歷,通過後勤調度強化中樞對關西諸將的控制,張浚本是出色人選。

除此之外,若以立場來說,抗金二字對於關西、巴蜀那邊來講,依然是有些模糊的,而無論如何,張浚在這件事情的立場都是超出絕大多數人的,讓他去巴蜀,最起碼能將官家的嚴肅立場傳達出去。

實際上,這也是張浚今日聽說蜀中幾處嚴肅消息後,便即刻來面聖的最大信心來源……說到底,蜀中缺一個人,而如果要往蜀中派一個重臣,誰又比他張浚更合適呢?

李綱、宗澤更合適,但他們的位置更重要。

要不諸葛亮?

可趙官家來南陽好幾個月了,也沒找到啊。

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胡閎休,這個戰略戰術水平也是有的,卻還是個拎不起公私的人物,怪不得他嶽父一直被貶斥到江南西路都沒舉薦他。

而且就算是胡閎休有大謀略,那也不可能讓一個剛剛通過殿試轉了文官資序的八品編修去四川當轉運使吧?

胡閎休頂頭上司劉子羽去了,都是要引起蜀中不安的。

而細細思來,這件事情最大一個問題,其實在於蜀中一體,一旦放一個人進去,權柄未免過大……除非局勢危急,正常的天子都不該將天然具有封閉性的蜀中給托付出去。

然而,趙官家駐足望著南陽城內的熙熙攘攘,思前想後,卻似乎並沒有想到這一點,最後反而幹脆扭頭相對:“你要做蜀中四路轉運使?”

“五路!”張浚咬牙相對。“不讓臣兼關西熙河路的話,茶馬互市便難行……”

趙官家想了一下地圖,也是無話可說,便微微頷首,然後蹙眉再問:“不管如何,以眼下局勢,總要有個知兵的做輔助,趙開理財,誰來替你參贊軍務?”

“臣冒昧,請赦折彥質。”

“折家將?”趙玖又是稍顯恍惚。“人在何處?”

“他是折可適之子,人在昌化軍。”張浚正色以對,眼見著官家一時不解,復又即刻解釋了一下。“瓊州南面,亦是大宋最南端,天涯海角……他是當年靖康中負責防禦黃河,結果兵馬聞得金人大舉渡河,直接潰散,為此獲罪貶謫。”

“也罷。”趙玖也只是隨口一問,卻是隨即轉到了一個嚴肅話題上。“你走後,禦史中丞誰來做?”

聽到這話,閻孝忠、陳規、楊沂中恨不能立即塞了耳朵,畢竟嘛,這三個人,雖然一個科舉進士出身,一個科舉明法科出身,一個將門武臣出身,卻都懂得最起碼的規矩。

而很顯然,張浚跟趙官家是不懂規矩的,所以張德遠猶豫了一下,居然直接開口薦人了:“臣以為,若論資歷、名望,新任工部尚書呂頤浩最佳,但胡明仲似乎更妥帖。”

趙玖聞言緩緩頷首:“那就去吧!盡快準備,速速動身,明日政事堂通過後便出發……好生替朕看好蜀中,便是一份功勛。”

張浚拱手而拜,待擡起頭來,卻又眼圈微紅:“官家對臣信重,臣沒齒難忘,唯望官家保重。”

趙玖百無聊賴,只能揮手:“說的跟生離死別一般……你若覺得感恩,且替朕辦件事情。”

張浚趕緊肅容相侯。

“待會去躺都省,替朕找下汪相公,偷偷告訴他,那個萬俟卨最合適去招安鐘相。”趙玖隨口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