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君王(第4/5頁)

更不知道,當前街頭巷尾都在談論封皇後的話題。甚至有人天不亮,就在報攤前蹲守,等著看最新的宮中消息。

對於她來說,這日就同前幾個月一樣,是平平淡淡的一日。所以,在聽了康熙的話之後,反應有些平淡。

“貴妃不開心嗎?”康熙看著她的眼睛問。

“開心呀!”她笑呵呵道,“皇上不是說了,不讓臣妾跪來跪去的行大禮嘛,也只能嘴上說謝恩了。”

接著說道:“為了謝恩,臣妾這兩天,一直琢磨著如何報答皇上。”

“嗯?”康熙問:“怎麽報答。”

佟寶珠換了換坐姿,擺出了長談的樣子:“臣妾在考慮,紡紗織布快了,市面上的蠶絲和棉花就供不上了。需要加大桑苗和棉花種植面積。假如蠶絲和棉花供得上,怎麽才能更好更快的紡織呢?織出來的布和綢緞又賣給誰呢……”

康熙原是想著在集鳳軒用了晚膳,就回京。當日該批的折子,尚未批完,明日天不亮還要上早朝。

結果,兩個人越談越激動,吃著晚飯的時候,還在說著集中生產的問題。

最後,所有的問題,都落在了銀子上。沒有足夠多的銀子,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

“臣妾有辦法弄來大量的銀子。”佟寶珠說。這個狀況,同她記憶中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相似。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叫金融革命。或者是說,金融革命促成了工業革命。

倘若是以前,康熙肯定是不信,滿朝文武,都弄不來銀子,她一個後宮女子能有什麽辦法。

但他現在願意聽聽。

用貴妃的話說,沒有什麽事是不可能的,不試試怎麽知道不可能呢?而且她以前那些奇怪想法,事實證明,是行得通的。

何況現在朝廷急需用錢,如果有軍餉,準葛爾侵擾蒙古的問題早解決了。

眼看著,快馬加鞭也趕不到城門關之前回京城,只好差了一名侍衛拿著他的密令回京。告訴梁九功,他今晚不回了,明日的早朝取消。

次日早朝,大臣們依舊三點左右就爬起床漱洗。趕到東華門,差不多是四點,文武分兩列,排好隊,等四點半開宮門。

倘若是家境好的,在開宮門前,含一片人參在口裏。一大早起來,不吃飯站到下朝,挺不住啊。

“今兒停朝一日,各位大人們請回。有事要奏的大人,待辰時過後,來勤政殿。”殿門打開後,梁九功挑著角燈,站在門內大聲說話。

“梁公公,皇上為什麽不上朝?”

“皇上怎麽了?”

“皇上龍體有恙嗎?”

“梁公公,太醫怎麽說的?”

……

朝臣們問詢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大。仿佛聲音小了,顯得自己不重視皇上的安危似的。

問得梁九功頭大。也是啊!如果不是龍體欠安,怎麽可能不上朝嘛。自皇上親政開始,不上朝的日子,能數得過來。而且均是有極特殊的事。

主子沒交待讓他怎麽同朝臣們解釋。梁九功只好實說了:“皇上昨晚去了暢春園,城門關了,沒能回來。”

眾人:“……”能不能找個像樣的理由。什麽叫城門關了。有皇上的手令就能開城門,何況是皇上本人。

這是不想回!

停朝是大事件,除了朝臣們之外,知道的人,也都在暗地裏議論。這是要變天了。皇上竟然為了皇貴妃停朝,還有什麽事幹不出來?不,是未來的皇後娘娘。

朝臣們是擔憂,老百姓則是興奮。

老百姓不懂那麽多啊,只是覺得萬歲爺挺重情。再就是,停朝一日又不是多大的事。莊稼漢逢著陰雨天,還在家裏歇幾日呢,何況是九五之尊。歇幾天不理朝政,也是應該的。

這就是有報紙的好處。

每日的報紙上,都會明裏暗裏贊揚萬歲爺的好。他們就覺得萬歲爺做什麽都是對的!

施世綸聽說後,給五阿哥捎了信,兩人約在了東市上吃早點。

“五爺,娘娘當真會離開嗎?”他不知道其中內情,只是聽說五阿哥說,皇貴妃娘娘命數與紫禁城相克,不出宮會有性命之憂。

施世綸雖然對命數相克之說,不是很相信。但他認為以現在佟家之勢,皇貴妃在宮裏的日子並不好過。

何況又有了身孕。

君心難測,得寵的時候是好。萬一哪天娘娘受了冷落,可就處在了眾矢之的。單憑佟佳氏根本護不著一個小小的嫡皇子。

對於皇貴妃本人來說,與其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還不如出宮,去過自由自在的日子。

所以,在五阿哥找上他的時候,也願意冒著危險幫忙。

五阿哥喝完了碗裏的豆汁,才接施世綸的話:“你是不是擔心,皇貴妃舍不了這潑天的富貴與榮寵?這個你不用擔心,皇貴妃再清醒不過了,她知道自己的處境。計劃不會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