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君王(第2/5頁)

太後遲疑道:“慧妃……”就連妃位上幾個人,都有皇子。慧妃跟前可是沒有一兒半女,也沒做出過什麽有功勞的事。目前在妃位就已經是勉強了。

康熙道:“後宮中,除了皇後之外。其他位份,朕和皇額娘兩人就能說了算,封一個妃位為貴妃,無人敢置喙。”

康熙這麽說了,太後自然是同意。慧妃是博爾濟特氏呢,是她侄女,對於她來說是求之不得之事。

至於是不是讓慧妃生孩子,是徹底不去想了。皇帝既然封了貴妃,就是沒打算讓生。

家世啊,在這後宮裏,向來是把雙刃的劍。能有幾人能像皇貴妃一樣,沒讓傷著自己。

接下來,兩人商定了需晉封的幾名小主。其實太後對這些小主們也不太熟悉,某個人由答應晉為常在;或是由常在晉為庶妃,對於本人來說是天大的喜事,對於康熙和太後也說,無關緊要。

於是就這麽草草地定了。

康熙又提到寧愨太妃出宮的事。

此事早在去年年底太皇太後崩逝時,康熙就向裕親王提過。

在這一年多時間裏,裕親王曾暗示過多次,康熙以他的新宅子沒建成,住的地方不夠寬敞為由,遲遲不發話,究竟讓在什麽時候出宮。

就是想逢個什麽時機。

眼下就是好時機。

“待寧妃母搬出宮,皇額娘什麽時候想她了,讓她隨時入宮來陪您說話。您去二哥府上,探望她也行。”

太後再次感嘆:“皇帝有心了。”接著問道,“什麽時候遷宮呢?”

“這事由皇額娘決定。”

太後思索了片刻後,道:“等皇貴妃回宮吧。”解釋道,“這些年,皇貴妃一直對寧太妃多方照拂,寧太妃肯定也是想見見皇貴妃再離宮。畢竟出了宮,再入宮就沒那麽方便了。”

此話正說到了康熙的心坎裏:“就依著皇祖母的安排。待會兒,兒臣先派幾名宮人去二哥那裏收拾住處。”

康熙回乾清宮的路上,就召了裕親王入宮。裕親王聽到說讓自己的額娘出宮,也沒有多歡喜。

他算是明白了,皇上私下裏說的話,有時候就是聽聽而已。當聽到康熙說,讓五名宮人陪他一起出宮時,這才歡喜起來。

“住的地方一定要安置好。快到冬天了,千萬別讓寧妃母著了寒氣。在你那裏,沒有宮裏的閑人多,每日都有人陪寧妃母說話。不行就請個戲班子養在府裏,熱鬧著。”不明內情的人,還以為康熙才是寧太妃的親兒子。

裕親王連連謝恩。

裕親王走後,康熙獨自坐在勤政殿裏,發了半天呆。一會兒覺得心裏滿當當的,一會兒又覺得空落落的。

他可以輕易的就能主宰別人的悲喜,卻主宰不了自己的。真是莫可奈何。唉,盡人事,聽天命吧。

正在康熙準備著人去營造司裏詢問,新型的紡紡機和織布機,改造的怎麽樣了。梁九功說,胡老太醫求見。

胡老太醫早幾年前就辭官了。昨日專門也讓他去給佟老夫人看診。

“帶他進來。”康熙吩咐。

胡老太醫進殿就跪下叩頭:“草民有罪,請皇上責罰。”

康熙最煩誰說“有罪”“請責罰”這樣的話,這說明,對方幹了不可挽回的錯事。

“別磕頭了,說正事。”當他聽了,胡太醫的敘說。真想罷對方的官,拉出去打一百大板。想到此時對方是草民,無官可罷;一百大板下來,就把人打死了。

緩了一會兒神後,沉聲道:“出去吧,就當今日朕沒看到你。”

老太醫一驚,不由的擡起了頭,直視上坐的皇帝。說沒看到他是什麽意思?噢,就是沒聽見他說什麽。

“草民錯了,草民有罪,草民罪該萬死……”

康熙拿起手邊的一本折子,擲了過去,怒聲道:“讓你滾出去,還在這裏礙眼。”

胡老太醫連滾帶爬的出去,正與兩名營造司的工匠碰上。

一方驚慌失措,一方喜氣洋洋。

梁九功猶豫了片刻,決定硬著頭皮,進去替喜氣洋洋的人通傳。這要是尋常的官員過來求見,這會子肯定是見不成的。

萬歲爺都怒成這樣兒了,啥事也談不成,見也是白見。但這麽開心的人,就不一樣了。是來說好事的!說不準,萬歲爺沒那麽生氣了呢。

“你們是說,新做出來的織機,紡紗速度是原來的八倍?”康熙不可置信。

“回皇上的話,現在這台安裝了八個紗錠的織機是這樣。若是把織機加大,紗錠加多,速度還能更快。”工匠遲疑了片刻道,“紗錠放的多,需要加大動力,現在的轉輪恐怕承受不住,轉輪也需改良。”

“那就繼續試制。”康熙語速極快地說:“等調試到最佳狀態,讓各地的工匠來京城裏學習。”接著又道,“織布機呢?用那個飛什麽的,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