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造反(第2/4頁)

現在,

軍餉、賞銀等等這些,都可以延後,畢竟仗還沒打完,甚至還沒開打呢不是;

再者,平西王的大旗,是能夠提供各路大軍以及下面底層丘八們極大的“大餅”感的;

沒開拔銀,沒賞賜銀,大家能看在平西王的面子上可以忍下來,畢竟可以期盼著大勝後的收獲。

但糧食問題,

一旦糧食出現短缺現象,士氣馬上就會衰落下去,這一點的感受上,主將其實沒下面士卒來得深刻。

糧食不足,意味著對戰爭準備不足,戰爭沒底,大家心裏也就會不安,軍營裏種種負面情緒就會被放大,戰鬥力降低倒是好的,最怕軍心不穩後,自家一觸即潰。

“父親,為什麽這裏糧食這麽少啊?”

天天問道。

在他的印象裏,奉新城那兒,大家的日子過得其實挺好的。

再者,他幹爹在冬日裏剛打了一仗,也沒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太子也很好奇地看過來;

鄭凡開口道:“因為晉東,地廣人稀,種的糧食多,需要的糧食相對少一些,盈余也就多了。”

這裏頭其實很復雜,因為晉東所有田地,都是王府的產業,雖然以承包的方式進行了屯墾,且就算是封賞土地,也只是降低了王府的抽成,所以,本質上王府就是晉東最大也是唯一的地主。

沒中間商賺差價,王府可調動的資源能力就很強,再者,有商貿和作坊等等各種同樣屬於王府的產業可以從中進行調劑,再加上一系列的健全法制和規矩,晉東地區開墾出的田地糧食畝產量一直很高。

不過,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晉東地廣人稀,否則瞎子也不會為“勞動力”而發愁了。

種出來的相對多一些,消耗的相對少一些,盈余入庫的,自然就多了。

但其他地方,耕田多,糧食收獲的也多,但其自身的消耗,本就不少。

就比如燕國的天成郡,京畿之地,其糧食無論是總產量還是畝產量,都是燕地之最,但每年都需要朝廷從其他郡裏調運糧食來支援。

鄭凡繼續開口道:

“另外,前些年大戰頻起,民力透支過重,無論是燕地還是晉地,稅賦早就收到數年之後了,你父親登基後,行的是休養生息之策,朝廷地方稅收也就只能保個花花架子,各地糧庫的儲備糧,其實早就見底了。”

姬傳業開口問道:“幹爹,現在下令征收能來得及麽?”

“來得及。”

“那我們……”

“那我們就不用出南門關打仗了,先調頭去平定地方的叛亂吧。

先皇在位時,勒緊褲腰帶支援大軍打仗,現在,好不容易剛能松一口氣下來,家裏,好不容易存了點糧,到底能有奔頭求一個無凍餒之患不用做流民之苦了,再強行征收和征發,百姓們,不會答應的。”

看似龐大的大燕帝國,實則早就中空了,這一點,是大燕高層的共識,同時,乾楚兩國的高層,也有能看清楚的人。

否則,伐楚之戰就不會明明破了楚國郢都最終還得退兵了;

其實,就是平西王本人剛打的範城之戰,也是以快打快,解決了範城危機,打完後,馬上就開始撤兵,後勤壓力並沒有預想中那般大。

“傳業,你記住,你姓姬,你是太子,這天下,這大燕,也確實是你姬家的,但這是建立在老百姓日子還能過得下去的基礎上。

古往今來,多少國家朝代,看似是毀於藩鎮、毀於權臣、毀於內亂,但基本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時下百姓已經民不聊生了。

你不能指望著百姓一邊賣兒鬻女、忍饑挨餓,一邊繼續心甘情願地對你俯身跪拜;

你皇爺爺倒是可以做到,

你爹,還做不到,你,就更難了。”

“多謝幹爹教誨,孩兒記下了。”

“嗯。”

接下來的時日,

向帥旗聚集過來的兵馬,越來越多,但大軍的行進速度並沒有被拖慢,甚至,還尤有加快。

期間,鄭凡沒接受任何地方官的拜見,甚至連那些帶兵聚集過來的將領鄭凡也沒見。

大燕雖然吃了一場敗仗,但燕軍的底子還在,大燕的體制還在。

太子在身邊,靖南王世子在身邊,自己又是正兒八經的軍功王爵,鄭凡根本就不需要去做什麽禮賢下士的事情,更不用欣喜若狂地握著來投奔將領的手說:你來了真好。

事實上,

當自己的王旗從奉新城向西,過了望江後,本就標志著局面開始平復;

王旗下的自己,越是高冷,越是沉得住氣,底下人就越是覺得心安,他們身上的浮躁之氣也就能更快地被驅散,連帶著大軍所行之地地方上的浮躁之風,也能馬上被冷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