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大儀(第3/4頁)

戰事一起,兵卒開拔,能瞞得過誰?

真全都瞞住了,誰去打仗?

眼下的封鎖消息,只是為了給政局一個平穩的過度時間,以讓朝廷得以從容地布置和安排。

三日後,

郢都皇宮內的金鳳殿,

攝政王坐在龍椅上,

在其下方,坐著六十余位貴族。

裏面,老人和中年人,各占一半。

楚國的政治習慣,朝廷內,有一半的官位,其實就是貴族們的囊中物,非有對等貴族身份者,不得擔當此任,有些官職,甚至成了某家貴族的世襲傳承。

大殿中央,燃著一排火把。

相傳當年楚侯和麾下封臣們每次議事,都是以火把為引,大家團坐一圈,所以,這個儀式,一直傳承了下來。

其實,各大貴族族長,只要沒有特殊情況的,基本都會在郢都任職,就是有一些因為身體情況而不得不回到封地養老的,也會派出族內下一代內定的族長來郢都接替自己的職位。

大儀想舉行的話,真的可以和朝會一樣,第二天就能湊夠人。

之所以等三天,是因為距離郢都比較近的那些貴族,他們的真正的話事人,需要從家族裏趕來,而且這幾個家族,算是楚國最為強盛的一批。

比如昭氏、景氏、獨孤氏這類。

而這時,

待得所有人入座就位後,

景氏老族長親自上前,拔出一根火把,轉身,走到攝政王面前,顫顫巍巍地跪伏下去,將火把舉過自己的頭頂。

攝政王伸手接過了火把,將其插在身側準備好的鐵籠子裏。

景氏老族長緩緩起身,後退;

所有貴族一齊起身,面向攝政王,在景氏老族長的帶領下,行三跪九叩之禮。

景氏在楚國一直負責文教一事,最早,在初代楚侯身邊時,景氏就負責祭祀和禮儀了,相傳,景氏的祖輩,曾在大夏朝禮部任職。

大禮結束,

諸位貴族重新落座,等待攝政王開口。

攝政王伸手,對身側招了招,數名宦官捧著龍袍和通天冠以及一應屬於帝王的配飾,放置於位置中央,隨即安靜地退下。

諸多貴族面面相覷,這是哪一出?

雖說都知道攝政王登基是遲早的事,但今日的大儀,不應該是商討燕人伐楚的對策麽?

怎麽龍袍通天冠這些帝王行頭給擺上來了?

景氏老族長和獨孤老族長對視了一眼,前者向後者投去了問詢的目光,因為他知道,獨孤家的造劍師,和攝政王關系很好。

獨孤老族長微微搖頭,示意他不清楚情況。

景氏老族長則在心裏尋思起來:

楚國民間向來有沖喜的傳統,且若是遇到戰事,男子入伍時身上若有婚約,按照風俗,會提前完婚,一是代表忠貞,二也是一種祝福。

難不成,

攝政王想要在大戰開始前,沖沖喜?

那自己,

該不該勸諫一下呢?

其實,朝堂上的事兒,和販夫走卒的事兒,也沒什麽區別。

大貴族有封地,有人口,商販有一點本錢也有一批貨;

大貴族需要和其他貴族搞好關系,時機合適時,也會打壓吞並他;商販需要和同行搞好關系,時機合適時也會落井下石。

大貴族需要討好皇帝,因為楚國皇室,依舊掌握著大楚最為強大的力量;商販則需要討好坊市的官吏。

所以,在這個時候,景氏老族長開始思索是不是要順水推舟一番,也就毫不奇怪了。

但攝政王只是伸手指了指中間地上擺放著的龍袍和通天冠,

很隨意,

眼裏,

還帶著一抹嫌棄,

開口道;

“這個,你們誰要?”

一時間,

所有貴族再度起身,齊齊跪伏下去:

“臣等萬死。”

“臣等有罪。”

雖然不知道攝政王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朝堂上,自然有朝堂的禮儀和規矩,比如在這個時候,先認罪擺個態度,是沒錯的。

攝政王沒讓他們急著平身,

而是搖搖頭,

道:

“燕人要來了,這次,看比年初那會兒燕人那位南侯,來得陣勢要更大數倍;

你們說,

朕現在要不要準備一套白衣素服,再去尋一頭羊來,

主動開個門,

穿著白衣牽著羊,直接向燕人投降了?

怎麽著,也能混一個親王的位置榮華富貴一生,是吧?”

景氏老族長當即擡起頭,大聲道:

“王上,怎能出如此言語,我大楚社稷,怎能拱手讓給燕蠻!”

“是啊,王上,這可是祖宗留下來的基業啊。”

“王上,我等誓死保衛王上,保衛大楚。”

“請王上收回剛才的話,否則臣就一頭撞死在這柱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