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4頁)

還沒斟酌好用詞,話題就已經宣告結束的胤襈:……

就很郁悶。

當然更郁悶的是胤褆。

往年都很吝嗇,分胙肉都只給自己最喜歡的、表現突出皇子的皇阿瑪一反常態,居然給每個皇子都分了一份。而老九那個混賬玩意兒,還真以遵守承諾為由,將那塊油膩膩、肥滋滋,沒有半點滋味的胙肉端到了他桌前。

接著就是老十、十三,還有一眾不想吃破弟弟們,加起來足足一海碗的量!!!

只瞧一瞧,就讓他眼睛發直。

內心充滿了抗拒。

拼盡全力也沒消滅一半兒去,最後還恭恭敬敬捧著大碗,將這福澤給帶了回去,宵夜、明早的繼續享用。

斷不能忘了祖宗們艱苦奮鬥的精神,也不敢辜負了皇阿瑪的器重、各位弟弟們的尊敬。

一句話:胙肉不加鹽,不加任何的調味料!!!

康熙四十三年除夕,是個讓胤褆印象特別特別深刻的除夕。

對於胤禛來說,也是。

年宴散場後,他們父女兩個被留下來,帶到了幹清宮。已經封筆了的康熙重又提筆,認真寫下了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與勞逸結合兩幅大字。

“喏,拿回去。一幅掛在書房,一幅掛在你戶部值房裏。每日裏瞧上幾遍,警醒著點兒。公務重要,身子就不重要了?瞧你這消瘦的,也怪不得乖孫女擔心……”

差點因為這茬引發一場爭鬥,胤禛還當皇阿瑪留下他,是為了警告他好生教育女兒的。

哪曾想過,他還真寫了大字,並對自己殷殷囑咐呢?

“皇阿瑪,兒子……”胤禛心潮起伏,聲音中都帶著幾分澀意:“兒子,兒子謝過皇阿瑪關愛!”

康熙擺手:“謝倒不必謝,你啊!只別前腳出了宮門,後腳就收拾朕的乖孫女便是。須知那孩子雖語出驚人了點,但眼角眉梢之間可都是對你的關心。有女如此,當阿瑪的合該感到欣慰。”

???

胤禛有些懵,不明白皇阿瑪到底哪兒看出來他生氣了的。

尤其他只遲滯了幾息,皇阿瑪就認定了寶貝孫女回府後怕是要糟,直接大手一揮:“算了算了,你先回,讓寧楚格在宮中小住一段兒吧。”

“打從你生辰到如今,算算那丫頭已兩月有余未曾留宿宮中了。朕與你皇瑪嬤、額娘,都怪想得慌……”

“皇阿瑪跟額娘慈愛,按說兒子不該拒絕。但……”胤禛沉吟:“那孩子正跟她十四叔鼓搗面條行、火鍋底料作坊等。這回罐頭成功,接下來定然也得安排上。”

“小格格不大,正經忙著,住在宮中的話,諸多不便呢!”

“是啊是啊!”同不大想久居宮中的寧楚格趕緊附和點頭:“雖然孫女也很想念烏庫媽媽、皇瑪法跟瑪嬤。但,公事要緊。”

“十四叔說,在其位謀其政。”

“既然孫女當了這個顧問,領了朝廷的俸祿。就該好生上心,爭取盡快把面條行、火鍋底料作坊、罐頭作坊等都給搞起來。掙錢充實內庫,讓皇阿瑪的宏圖偉業再不被銀子束縛了手腳!”

小姑娘過了今兒才喊十一歲,不足豆蔻的年紀。

才將將見抽條,初具少女的窈窕。

還頗有幾分嬰兒肥的臉上寫滿認真,大大的杏眼裏都是篤定:“皇瑪法您別覺得飲食小道耳,區區幾個吃食方面的生意沒甚好大作為。事實上,衣食住行,吃才是最貴的。”

“到底房子再貴,一生也就買那麽一兩處。普通人等,經年也未必出個遠門。”

“而再講究的人家,一年也就四季衣衫?”

“唯獨一日三餐,每人每日都離不得。若全大清每人三兩日買一份面條,旬日買一回火鍋底料,偶爾買點子罐頭換換口味。那加起來的數量,其中的利潤都是大到不可估量的!”

“而且這些行當都做起來,必定要招收好多人手。是不是就創造了好多用工缺口?附近人就可以多點掙錢的機會。”

“手裏有了銀子,難免不想嘗嘗新鮮。買些個方便面、火鍋底料、罐頭之類的,豈不是又成了咱們的客源?若他不舍得花,攢起來買房、置地,甚至送娃娃尚學堂?”

“那就更好了呀!”

寧楚格狡黠一笑,聲音中滿滿的振奮:“一家,百家,千家。若家家都能住進新房、有了土地,可不就是皇瑪法的政績?那些送去學堂的孩子們但凡有一個出息,也是朝廷的棟梁呢。”

“便考不出功名來,有更多的人讀書也能開啟民智呐!”

康熙哈哈大笑:“橫豎怎麽算,但凡這幾樣鋪陳開,都是大大有利唄?”

“那可不!”寧楚格得意洋洋:“十四叔說了,孫女那個罐頭若真能保存那麽久,還可以跟方便面一樣,用作軍糧。尤其肉罐頭,可以快速補充兵勇們的體力,使他們充滿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