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6頁)

宋佩瑜的表情古怪了一瞬。

這真的不是王校尉將兗州軍氣得失去理智,兗州軍才口不擇言說出來的話?

等王校尉將白日攻城的過程和他發現的異常都講完,心滿意足的退開,其他人補充的細節,卻或多或少都能佐證兗州王正在調兵。

樂縣原本是兗州八關駐軍最多的地方,因為聽從兗州王的調度,將大部分兵力都調去其他七關,駐軍人數驟降,才會讓樂縣駐軍首領在城下看到趙軍時,做出勸趙軍撤兵的行為。

宋佩瑜的食指輕緩的敲擊在椅子扶手上,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結合這些人的話,他懷疑端煦郡王回到兗州後,兗州王就決定在趙國和陳國之間,選擇陳國。

也許兗州王原本就更傾向陳國。

這才能解釋的通,端煦郡王理直氣壯的對趙國提出那麽離譜的條件。

八成是覺得,只有趙國同意那些離譜條件中的大部分,才值得兗州棄陳選趙。

陳國與兗州同時在調兵,也絕對不是巧合。

書房大門忽然從外面被打開,眾人都下意識的看過去。

是正披散著頭發的重奕,他似乎沒想到書房中還有別人,只穿了件寬松的寢袍,連寢袍上的繩子都系的敷衍至極,脖子上已經變成淡紅色的牙印更是讓人想忽略都難。

好在除了宋佩瑜之外,沒人敢一直盯著重奕看。

他們就算是看到重奕頸上的淡紅色牙印,也不敢大大咧咧的問出來。

重奕的腳步幾不可查的頓了下,在宋佩瑜‘和善’的目光中將寢袍領子往上拉了拉。

宋佩瑜看著重奕頸間半遮半漏,反而更讓人好奇的紅痕,忽然覺得耳根處有些灼熱,轉過頭若無其事的開口,“怎麽不多睡會?”

重奕隨手抓著百來斤的軟塌放到宋佩瑜身側,正要說話,卻被外面的聲音打斷。

“樂縣急報!”

碎發都粘膩在臉上的士兵,快步從外面進來,“樂縣內城暴動,縣令告訴百姓,殿下為了穩固樂縣,要將樂縣百姓全都遷去趙國,百姓們信以為真,紛紛從內城湧出,試圖將趙軍攆出樂縣。”

這個人話音未落,門外又有其他人趕到,進門後連行禮都來不及,就喘著氣道,“斥候來報,兗州八關的其他七關收到樂縣插上趙旗的消息後,就立刻調兵,距離樂縣最近的通縣和薊縣已經出兵。”

宋佩瑜立刻忘記羞窘。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樂縣的事上。

樂縣不僅是兗州八關中人口最多的縣城,就算在整個兗州,也能排得上前五。

兗州王會讓下令將樂縣的駐軍調往其他地方,大概率是因為對樂縣太有自信,認為趙軍就算是進攻兗州,也不可能剛開始就對樂縣下手。

光是內城的百姓,就夠正在樂縣外城墻上的趙軍頭疼。

兗州八關的其他縣城,又在極短的時間內派兵馳援。

在樂縣的趙軍隨時都可能被包圍。

析縣只有五萬大軍,在樂縣上的三萬大軍不夠,析縣剩下的兩萬大軍趕過去也沒用。

而且趙國還要防備兗州軍主動出擊,對析縣或者翼州邊境的其他縣城出兵。

宋佩瑜能想到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先撤兵。

好不容易才能拿下兗州八關之一,如此輕易的讓出去,豈不是讓重奕的辛苦全部白費?

宋佩瑜不甘心。

眾人陷入沉思的時候,重奕拿起宋佩瑜隨手扣在桌面上的陳國密報。

看完上面的內容後,重奕眼中閃過異光,附在宋佩瑜耳邊說了句話。

宋佩瑜猶豫許久,才輕輕點了下頭,眉目間卻浮現幾不可查的抗拒。

重奕又在宋佩瑜耳邊低聲說了句話,才讓宋佩瑜眉宇間的抗拒散去。

半個時辰後,宋佩瑜站在析縣城墻上,看著重奕帶著一萬趙軍披星戴月的前往樂縣。

平彰剛有睡意,就被越來越嘈雜的聲音驚醒。

他立刻翻身起來,出門去看是怎麽回事。

聽聞重奕剛打下的樂縣告急,重奕要立刻趕過去,平彰馬上回房間換已經被刷洗幹凈的鎧甲,及時出現在準備馳援樂縣的隊伍中。

就算重奕攆他回去休息,他都不肯。

與平彰一同趕到析縣的五百騎兵,都做出與平彰相同的選擇,即使眉宇間仍舊帶著疲憊,氣勢卻比後方的百倍於他們的步兵還要兇猛。

重奕吩咐王校尉帶著一萬大軍緩行去樂縣,最大程度的保留步兵的戰鬥能力,不必顧慮能否比支援樂縣的兗州軍先到樂縣。

他則帶著五百騎兵風馳電掣的趕往樂縣。

重奕與騎兵達到樂縣的時候,從兗州八關其他縣城趕來的兗州軍還沒到,內城暴動的百姓也只是大聲對趙軍叫罵,起碼還沒動手。

外城墻與百姓之間的空地上正插著密密麻麻的羽箭,想來是城墻上的趙軍不堪壓力,拉弓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