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4/6頁)

端煦郡王勉強壓下怒火,不去看王校尉那長礙眼的黑臉,目光灼灼的看向嘴角溫和笑意從未變過的宋佩瑜,忍氣吞聲的道,“沒想到英國公竟然與小王同天到,恰好小王已經許久沒見過英國公,陪宋大人等上一會也無妨。”

宋佩瑜臉上的歉意更甚,遲疑的目光從端煦郡王臉上,移動到以粉色窗紗為裝飾的華麗馬車上,“可是英國公還要至少三個時辰才能到,王爺尚且能將就,縣主恐怕更想早些見到心心念念的翼州風情。”

聽了宋佩瑜的話,端煦郡王瞬間失去表情控制,猙獰的像是要生吃活人似的。

還有三個時辰?

足夠宋佩瑜在此處和析縣之間跑十個來回,還有余地!

想起從兗州出發時,王兄的叮囑,端煦郡王勉強將直沖腦門的怒火壓下去,悶聲道,“不礙事,寧兒連日趕路辛苦,也該好好歇歇。”

王校尉滿臉納悶的將頭湊到端煦郡王眼前,聲音響亮的如同敲鼓,“既然縣主疲憊,王爺更該快些帶縣主進城才是。反正英國公也要進城,而且就住在您隔壁,您還怕看不到英國公不成?”

望著端煦郡王憋屈又忍耐的表情,宋佩瑜不由多看了王校尉幾眼,竟然有些分不清,王校尉到底是真傻還是假憨。

端煦郡王終究還是留了下來,臭著臉等到青州使臣的隊伍踏著夕陽的余韻,停在兗州使臣旁邊。

英國公是青州王的丈人,年紀自然不會小,卻馭馬疾馳在最前方,神采奕奕的望著已經起身的宋佩瑜和端煦郡王,比他身後年輕的護衛還要有精神。

“宋大人”英國公先對宋佩瑜點頭,翻身下馬後,才看向端煦郡王,“王爺怎麽也在此,難道是正巧歇腳?”

端煦郡王尷尬的笑了笑,默認了英國公的說法。

王校尉卻發出極為響亮的驚疑聲,“王爺何必不好意思,您分明是想念國公爺心切,特意從上午等到現在!”

端煦郡王的臉皮肉眼可見的抽動了下,手指極快的在腰間的佩劍上劃過,他已經能感受到英國公看他的奇怪目光。

宋佩瑜往前走了半步,擋在端煦郡王和王校尉中間,對英國公道,“國公爺怎麽才帶了百來個護衛?”

英國公慢吞吞的收回原本放在兗州王女車架上的目光,“老夫在路上收到宋大人的信,信上說談正事不該帶著女眷,否則恐怕無法專心。老夫深覺有理,便讓大半護衛,護送我那外孫女回青州。如今看來……莫不是老夫收到的信件非宋大人親筆所寫?”

宋佩瑜可不會替端煦郡王背這份鍋,眼睛眨也不眨的將端煦郡王賣的徹底,“也許是國公爺收到了某的信,端煦郡王沒收到。”

端煦郡王木著臉,面無表情的盯著鞋尖,假裝聽不見英國公與宋佩瑜的對話。

雖然深究起來,這兩個人也沒說什麽,但端煦郡王先入為主,總覺得這兩個人是在諷刺他。

偏生他理虧在先,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只能一言不發的等宋佩瑜和英國公放過這件事,別在哪壺不開提哪壺。

聽聞宋佩瑜說,給他與端煦郡王送了相同內容的信,英國公臉上的不快才散去。

再看端煦郡王雖然竭力隱瞞,仍舊浮於表面的不滿。

英國公還有什麽不明白?

他自然而然的將這個話題岔過去,與宋佩瑜說起還在青州的青州王。

兗州和青州的人到達析縣後,只與宋佩瑜閑聊家常,閉口不提九州形勢。

就算宋佩瑜將話題帶到九州大勢上,端煦郡王和英國公也不會接話,只會再將話題繞開。

久而久之,宋佩瑜就明白了兗州與青州的態度。

認清自己注定會被趙國或者陳國吞並的現實後,兗州王和青州王都想待價而沽,將祖產賣上個好價錢。

經過幾日的相互試探後,宋佩瑜在私下密談的時候,忽然將九州形勢挑明說給端煦郡王和英國公,逼二人表態。

二人果然都是有備而來,雖然臉上浮現不同程度的震驚,提條件的時候卻半點都沒不好意思。

兗州王願意對趙國遞降書,條件是要與永和帝結拜為異性兄弟,保留他兗州王的封號,並要求永和帝將兗州賜給他作封地,不幹涉兗州的軍政。

除此之外,端煦郡王還隱晦的表示,如今的三座奇貨城都在九州西邊,東邊也該有座奇貨城才是。

兗州王會全力支持奇貨城的建設,還願意駐軍在奇貨城,保證奇貨城不會被土匪或者歹人驚擾。

宋佩瑜聽了端煦郡王的話,默默放下嘴邊的茶盞。

這茶不必再喝,他已經氣飽了。

除非上至永和帝,下到所有趙臣,都得了失心瘋。趙國才會答應兗州王離譜的要求。

天下哪有這般好事?

只在兗州前加上‘趙國’兩個字,軍權也不想交,政權也不想交,就想空手套白狼的白得一座奇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