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6頁)

明正帝被氣得發笑,“怎麽回事,朕還沒退位,就支使不動他們了?”

大太監小聲道,“回陛下的話,小廚房今日什麽都沒準備,現在開火,至少要一個時辰後,糕點才能呈上來。”

明正帝的手狠狠拍在禦案上,發出沉悶的聲音。

“陛下息怒”朝臣們齊聲道。

“朕有什麽可怒的地方?”明正帝反問,“朕都在想離開皇宮後要去哪落腳,他們……”

“陛下,斥候來報!”侍衛從門口進來,恰到好處的打斷明正帝的怒火。

沒等明正帝開口,已經有朝臣迫不及待的道,“快讓他進來!”

穿著輕甲的斥候剛進門,還沒來得及在大殿正中央跪下,就被從四面八方傳來的各種疑問砸在頭上。

“趙軍進城了沒?”

“領頭的人還是宋佩瑜?肅王有沒有從鹹陽趕來?”

“趙軍是在城門口,還是在皇宮外?”

……

斥候愣了下,才朝著明正帝單膝跪地。

不知道是不是被來自四面八方的逼問嚇到,斥候的聲音就像是沒吃飽飯似的,虛弱的聲音中甚至帶著幾不可查的顫抖,“趙軍已經繞過洛陽趕往新縣。”

朝臣們又追問了好幾句,才猛然意識到斥候說了什麽,頓時臉色各異的僵在當場。

他們起了個大早。沐浴焚香換上官服,懷抱著復雜的心情等了大半天。

結果趙軍繞過了洛陽?

大殿內凝滯的氛圍延續了很久,捂著肚子的吳金飛才艱難的打了個圓場,“也許是因為趙太子不在,宋佩瑜才會繞過洛陽。由趙太子親自接受陛下的投降,也能算得上是趙國對洛陽的重視,而且……”

遠在豫州的姬瞳,如今也不知道怎麽樣了。

如果姬瞳拿下豫州的部分土地,他們這些燕國舊臣也能算得上是攜城歸降,怎麽也比被趙國逼得走投無路歸降好聽。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

明正帝與燕臣們不約而同的看向新縣的方向,心中想過同樣的想法。

早知道就主動出城,堵在趙軍的必經之路上。

這樣擔心受怕的日子,他們委實過夠了!

吳金飛猜的沒錯,宋佩瑜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帶兵進入洛陽。

除了想讓重奕親自將趙旗插在洛陽的城墻上,還因為宋佩瑜想盡快趕到翼州東邊與兗州交界的地方。

他要趁著陳國與楚國自顧不暇,抓緊時間與兗州和青州交流。

以趙國和陳國的勢頭,兗州和青州被趙國或者陳國吞並只是時間問題,宋佩瑜卻始終都沒收到兗州或者青州主動聯系趙國的消息。

這不是個好現象。

終於達到翼州最東邊的析縣時,宋佩瑜在插滿趙旗的城墻上收到來自金山關的戰報。

突厥有備而來,金山關的燕軍十分被動。

多虧了重奕率領兩萬騎兵及時趕到,從正在攻城的突厥後方殺出,打突厥個措手不及。

否則金山關早就被攻破了。

經過幾次交鋒後,趙軍們發現,突厥是他們遇到最難纏的敵人。

突厥人強壯的如同黑熊,他們的戰馬也絲毫不比趙國騎兵從吐谷渾和黨項得到的戰馬差。

兩相交手,占據上風的竟然是突厥人。

要不是重奕總是能在突厥騎兵的進攻陣型上打開缺口,就算有趙軍騎兵的支援,金山關也守不住。

不知不覺間,趙太子的威名響徹突厥。

突厥王甚至給重奕去信,表示願意與趙國議和,要求趙國在突厥的地盤上建立奇貨城,並要將女兒許配給趙太子做太子妃。

信上說,只有如趙太子這樣的勇士,才配得上他的女兒。

宋佩瑜的目光在‘太子妃’三個字上多停留了一會,倒是沒因此產生危機感,卻莫名想到過年時,收到的來自永和帝的節禮,那十二套配飾齊全的蟒袍。

心不在焉的去看下一頁信紙,宋佩瑜才驚覺這次的來信到此戛然而止。

他不死心的重新翻看已經看過的信紙,還是沒發現新內容。

金寶小心翼翼的瞥了眼宋佩瑜繃得越來越直的嘴角,又往宋佩瑜手上的信封上看了眼,忍不住撓了撓頭。

是金山關送來的信,沒錯啊?

雖然殿下幾乎不會親自寫信,但主子每次收到來自前線的信時,心情都不錯,今天是怎麽了。

難道戰場上刀劍無眼,傷到了殿下?

金寶還沒想好要不要問,宋佩瑜已經看了過來,“有事?”

“不是什麽要緊事,兗州來人,說兗州王的弟弟打算來拜訪您……”金寶聳了聳肩,明知道宋佩瑜肯定會拒絕,卻不會因此就瞞著宋佩瑜,“來人說兗州王的小孫女十分好奇翼州風采,卻始終都沒找到來翼州遊玩的機會,想趁這次端煦郡王來拜訪您,順便讓王女完成心願,才好擇婿嫁人。”

金寶在‘擇婿嫁人’上加重語氣,特意提醒宋佩瑜,所謂的兗州王小孫女向往翼州風采的更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