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第3/4頁)

這是一款除了活下去之外沒有任何既定規則的遊戲,在這種沒有秩序存在的混亂小行星帶,有得是尋求刺激又一擲千金的人,這些人通過暗網觀看、下注和打賞,遊戲的幕後莊家的資產早已經不可估量。

——或者說,這個因果順序原本就該反過來。

正是為了這場遊戲,才會不斷有暗中的人口交易、奴隸買賣,才會把人送進實驗室接受生物電刺激,以催發這種變異的出現。

“可這不是玩火自焚嗎?”系統想不通,“電影裏都是這樣的。”

系統和海豚號一起看了不少電影,很熟悉這種情節:“實驗室任意改造人類,最後變異出一個超級厲害的主角,毀掉了整個邪惡實驗室……”

俞堂搖了搖頭:“在這裏不會。”

系統不解:“為什麽?”

俞堂:“因為這個星際裏,有人和蟲族的操縱者做了交易。”

系統愣了下。

俞堂已經理順了整件事:“這本書裏被隱藏的劇情,補全了我們目前邏輯的最後一環。”

在他離開上一本書前,蒲影也曾經問過他這個問題。

——如果在這個星際裏,早有聯盟高層把星際交易給蟲族的操縱者,交換的利益又究竟是什麽?

如果說只是為了擴張勢力、占領新星際,固然也說得通。

但如果只是為了這種目的,其實根本用不著這樣大費周章。

俞堂:“首先,讓我們給蟲族的操縱者起個名字,就叫它終端機。”

系統:“……”

終端機現在被關了禁閉,不能再來監視下級世界,俞堂放心得很:“展學長說過,他曾經看過一份名單,叫‘卡牌庫’。”

商城裏的技能卡和天賦卡,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被編寫出來的。

更多的卡牌,來源於曾經活生生存在過的人——這些人被徹底摧毀存在本身,被回收數據,被抹殺掉一切多余信息,只留下最有價值的天賦和技能。

但歸根結底,哪怕把範圍擴大到一整個星際,這種能夠作為卡牌的目標也畢竟太少了。

少到不如和人類做交易,少到不如設立一場大逃殺遊戲,讓人類親手制造擁有強悍能力的變異者,讓人類親手把這些變異者們送進遊戲裏。

所以這些實驗品的定義,才必須是“商品”。

既然是商品,就一定有歸屬,只要有歸屬,就能通過監察程序的邏輯體系,通過商城進行兌換。

這場大逃殺遊戲,就是一個人為制造出來的卡池。

不論制造出多強悍的異能者,都無法掙脫來自高維世界的監視和操控,這是來自位面的絕對控制,是早被定好的命運。

這場遊戲裏,每一個異能者,都是一張等待被兌換的準技能卡牌。

“總會有辦法。”

俞堂不急著繼續考慮這件事,翻了兩頁主角小傳:“……總之,鐘散通過父母留下的資料,終於了解了所謂研究所和大逃殺遊戲的真相。”

從這天起,鐘散開始向這個肆意操控人命運的惡魔復仇。

系統都已經準備好了對付第四個壞蛋,聽到這裏愣了愣:“鐘散是好人嗎?”

俞堂沒有立刻回答。

他想了想,才給出了一個判定:“曾經是。”

在最開始的故事裏,鐘散和莊域一樣,都是被陰謀奪去了身邊的一切的人。

鐘散選擇了復仇,他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他用了很多手段,終於收購了那家惡貫滿盈的私人科技公司,親手替父母和封青復了仇。

可他走得太深了。

他的最後一個復仇目標,是這個遊戲的幕後主使者。要接近幕後主使者,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參與這個遊戲。

只有參與並贏得這個遊戲,才能完成整個復仇計劃。

……這是個屠龍之人終成惡龍的故事。

屠龍者為了屠殺惡龍,用盡手段潛入深淵,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惡龍的形貌。

鐘散為了復仇,恢復了那間研究所的運轉。

他在各處購買作為商品的奴隸,購買意外突變的異能者,把他們的身體狀況調整到最好的狀態,在他們身上下注,把他們投入遊戲。

這些異能者裏,他最寄予厚望的是13號。

13號的異能是“重組”。

這種重組是粒子級別的,不限對象,不限場合,甚至不限生命體與否——13號甚至可以重組自己。

在大逃殺遊戲裏,這簡直是BUG級別的能力。

唯一的缺陷,是這種重組具有不確定性,而且每次重新組合後,都會有一小部分粒子流失。

鐘散沒有在意這種無足輕重的小事。

為了讓13號徹底調整好狀態,心甘情願地進入遊戲,鐘散甚至半真半假地和他逢場作戲,談了幾天的感情。

不得不承認,13號身上有很多地方都和封青很相似,有幾次,鐘散甚至忍不住生出是封青回來了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