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3/3頁)

這份好奇在他們得知大明的人們在出雲大肆砍伐樹木後得到了解答。

出雲當地多山,又霧靄重重,因而常被人稱為神之國,當地的樹木也因此長得十分茂盛,也的確有不少珍稀的樹木。足利義滿覺得,這可能是大明人覺得不能丟面子強行挽尊來著。

從他的角度來看,砍樹就砍樹吧,反正也只是無能狂怒。

而且大明派來運走樹木的船只每次靠岸都得帶上大量的貨物,嚴格來說還是日本賺了。

雖然足利義滿心中總是縈繞著一絲困惑,尤其是聽到出雲的新任守護京極氏告訴他大明的砍樹人經常在山上徹夜不歸,而且經常在山上燒火時更是感覺納悶。

但在如今的足利義滿看來,和大明保持良好關系還是必須,因此他並未派人打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只要確認那塊土地上沒有鐵礦即可。

出雲國本身是鐵礦的原產地,也是國家的重要戰備資源,所以只要不是鐵礦,別的就無所謂了。

足利義滿不知道的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經對他深恨不已的山名氏多方牽線,那些砍樹人明著砍樹,暗中采礦,硬是將大量的銀礦填在樹木腹中運出了日本。

出雲國的確是主產鐵礦,但出雲國的隔壁石見國卻有一座在後世十分有名的銀礦——石見銀礦。

這座銀礦的礦產在其持續開采的四百年間長期占據世界銀產量的三分之一,靠著長久盤踞於此的人脈,山名氏幫助大明打通了從出雲到石見國的道路,並且歡天喜地地挖起了石見國的墻角。

石見國的守護大內氏也是山名氏衰敗的一個幫兇,一招能削弱兩個敵人的勢力,簡直就是血賺。

其實,讓足利義滿對於出雲國的異動沒有多做留意還有一個原因,自那日登陸以後,大明的使者便強烈要求日本歸還昔日被擄走的大明百姓,這一要求令足利義滿深感頭疼。

在農耕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願意歸還人口,即便他們來源不當,於是,足利義滿找了千八百個借口表示此舉的難度以及不人道,難以配合雲雲。

大明的使者馬和很快就被日本政府明擺著就是要拖延的姿態激怒了,他一甩袍袖,下了個決定。

他令人手執洪武帝詔書,前往日本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區一一誦讀,尋找大明國人,無論老少,不管男女,甚至不計較是明人還是元人,只要能夠證明其歸屬皆可隨軍回到大明。

如何證明其歸屬?

很簡單,一首《蒹葭》,一道《離騷》,一曲家鄉的小調,那便是華夏人刻在骨裏,外人學也學不來的身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