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山城(第2/3頁)

最好的結果,就是東瀛人馬,分批次來,各個擊破。

話說回來,現今東瀛人作戰,習慣真是如此,要說直接從南部各豪強征募幾萬人馬,那自然沒問題,甚至加上農民兵,征募個十幾萬都沒問題。

但地形關系,本就不適合大規模作戰,加之後勤問題,各地豪強又願不願意有人統一指揮他們的問題。

真要在一個戰場投入幾萬兵力,現今的東瀛人,沒這個習慣也沒這個條件。

畢竟,便是到了五六百年後的戰國時代,東瀛東北地區完全被占據開發,東瀛人口膨脹了三四倍,其規模最大的關原合戰,東西兩大集團的大決戰,各自才不過投入了幾萬兵力。

不過,這新唐城位置重要,還是看楊業能不能抽調兩營兵力過來把守,僅僅依靠女營和侍武士以及周邊的城主,怎麽都感覺有點空。

陸寧正琢磨之際,卻聽夷懶又道:“這裏既然檢查過了,安全無虞,你們宣撫卒,如果不得召喚,或緊急軍情,不要再隨便出入本丸。”

因為東瀛這城寨和中原布局既然不同,就是為小規模戰鬥準備的,所以,一些稱呼,改成中原語言總感覺有些詞不達意,是以,暫時還是采用東瀛特色語言來稱呼城內區域。

夷懶說得倒是在理,陸寧也懶得理她,轉身便走。

……

二之丸,便是本丸外第二層內寨,三之丸,為第三層內寨。

和本丸相連的近侍丸、南丸以及二之丸,住著女營。

三之丸,住著陸寧,九名重甲正卒,二十名蝦夷輔兵以及兩名侍大將。

實際上,因為是山城,依山勢而建,是以和中原城寨布局完全不同,如這三之丸,就是比二之丸矮一截的略平山頭而建,實際面積還不如二之丸大,而三之丸東西依照山勢延伸出去,又有長丸、天之丸、金石丸、北丸、石山丸等等。

實際上,每一個丸,又可以看作一層防禦,地勢高低都和相鄰的丸不同,又如天之丸和石山丸,都是建在略高的山頭上,可以用各種投擲器械支援三之丸的防守。

所以,陸寧一時還真不好找到合適的中原詞匯來代替這些東瀛風格稱呼,便是用寨代替丸,也感覺不是那麽貼切。

不過不管怎麽說,這新唐城應對小規模進攻,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幾千人規模的進攻,戰鬥力差不多的幾百人,應該也可以比較輕松的防守,再多人進攻的話,山下也施展不開。

而只要今年秋天前,東瀛人沒有大舉來襲,山城裏有了更多存糧,便是多少東瀛人來也不怕了,這山城很多建築的節點,就是一人當關萬夫莫開那種,現今東瀛人,又沒什麽攻城器械,對山城更毫無辦法,只能依靠個人武勇破城。

這也是陸寧,令宣撫營仍舊鎮守最東線的原因,東瀛人大舉進攻的話,必定是從東線平原方向突破,那裏必須用最精銳士卒把守。

反而這新唐城,只要有吃有喝,感覺自己一個人,擋住東瀛幾千軍馬都沒問題。

而恰恰山上不缺水,不但本丸有泉水,天丸所在的山頭下很矮的地勢處,又有挖掘好的大炊井,但不攻破三之丸,又根本去不了水井處。

依照山勢所建的這座城寨,確實巧妙,不虧是藤原秀鄉這個智者幾十年苦心經營而築。

越是在這山城轉悠,陸寧越是贊嘆。

當然,這種山城在中原是沒法生存的,第一,不保護民眾;第二,投石車轟轟的砸下去,管你什麽精妙構造,都稀巴爛;第三,哪怕是有大量弓手,曲射壓制下,攻破這種城寨也根本不難。

不過,陸寧倒真是很喜歡,感覺東瀛人大舉來襲的話,依仗這座城寨溝壑、坡度、險要之處,自己簡直能化身千人斬吧?

又嘖嘖稱奇的轉悠了一圈後,陸寧回到了三之丸。

長丸、天之丸、金石丸、北丸、石山丸等,住著兩百侍武士,實則,還有叫青年丸的地方,應該是藤原秀鄉用來訓練少年武士的,現今也住進了侍武士。

三之丸就是比二之丸矮的較平山頭,被藤原秀鄉加以修整,要從下方十幾米處繞過三之丸平台,上木梯進入三之丸,如果是敵人來攻擊,不但頭頂就在對方腳下,人又爬不上去,木梯被撤下,落下柵門,對方的木梯也不可能如此長,是三之丸平台加兩人高的柵欄那麽高。

當然,要說真針對這座城,以東瀛人來說,帶上大量火油,看到柵欄就燒,火油足夠的話,對方防禦力量又不足,倒也不是說這座城就攻不下來,不過東瀛人,基本沒有這種作戰傳統,尤其是現今,便是名將,也很少有集團作戰的思維。

三之丸平台上,一排東瀛風格的格柵木屋,便是陸寧等三十二人的住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