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舅爺,義子(第2/2頁)

畢竟是親弟弟,韋氏也不可能才一見面就把他攆走,盡量嚴肅地囑咐了他好幾句話,叫他不要亂說亂走動,等他一一都答應了,才讓蕭信安置他先住下。

偌大的侯府,這種來投靠的三親四友一年到頭斷不了,外院有單獨的一塊地方辟出來作為客房,蕭信便領了他去了,又要先稟告蕭侯爺一聲,蕭侯爺正把這個兒子重視起來,這點面子不至於不給,隨口就答應了。

韋大雄不知高低,探頭探腦地還想進去親自跟蕭侯爺搭話,蕭侯爺這就沒空理他了,韋大雄話沒搭成,只得罷了,去客房的路上不死心,又嘮嘮叨叨地攆著蕭信說話,無非是一訴苦二要錢,把蕭信煩得回到小院時,臉色很有些不好。

“二公子跑了大半日,先歇一歇吧。”許融給他倒茶,又安慰了兩句,“是不是他說什麽不中聽的話了?別往心裏去,我瞧姨娘那樣的好性子,都不是很願意理他。”

二十年不見的弟弟,還能剩幾分情分。

何況,她從前就覺得韋氏不那麽甘願進侯府為妾,如今從韋大雄的話裏可知,非但如此,她可能還經歷了一番與心上人的離散。

“二公子,”她想了想,還是含蓄提醒,“那些從前的事就別讓他往外說了,傳開來,只怕對姨娘不好。”

蕭信把茶喝了,臉色和緩了一點,點頭:“我去跟姨娘說,過幾天,給他點銀子就把他送走。”

韋氏這時候已經回去了,蕭信歇了一刻,過去李院,韋氏很好說通,一聽就答應:“二郎,你做主就好,我也是這個意思,其實當初他們就從侯府拿了好大一筆銀子,若老實經營,是不會花完的——”

韋氏說到此處止住了,畢竟是過世了的爹娘,不論從前多少傷心,不好再埋怨什麽。

不管怎麽說,有韋氏如此態度,這件事就算定下了。

再說蕭珊那一頭,她這一場沒白鬧,蕭侯爺盛怒之下禁了她的足,但過後緩了兩日,不知是不是後怕她差點出事,居然讓步了,不再逼她在那兩個舉子裏面二選一,而是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路子。

潛力股不但文生有,武將也有。

舉子算不得官,武將總是官身了,說出去比前者好聽一點,蕭侯爺要出力提拔也更容易一點。

當然,像蕭琦說的那種同知之子是不行的,蕭珊挑來揀去,要是最後還是落得和蕭琦一樣的夫家,那她怎麽甘心,除非這夫婿年少有為,本人已經做到了同知位置還差不多。

不知是不是蕭珊在婚姻上的背字走到了頭,蕭侯爺剛動起這個主意來,居然就正巧出現了個人選。

不算非常合適,年紀有點大,三十六歲了,但從未娶過妻,據說是因為出身軍戶,十六成丁時應役入了軍,起初運道不好,足有十來年都在邊疆苦哈哈地屯田,既摸不著戰功,又窮得叮當響,哪裏找得到女人成親。

直到安南叛起,英國公從各地調兵,此人在調令之列,卻似風卷雲動,脫胎換骨,每出戰必有斬獲,功勞累積,很快入了英國公的眼,英國公愛才,著意提拔,他也不辜負英國公的期望,凡領兵,別人避不開的陷阱他能避開,別人打不贏他的叛軍他能斬首,英國公愈加看重,不但軍功一點不落地給他計著,還將他帶在身邊,當做了半個軍師使。

此人字認不得幾個,兵書沒讀過半本,卻天生的會打仗,向英國公獻了兩回計策,英國公就得了兩回大勝。

正是之前報過捷的那兩次,每封捷報上都有他的名姓,在上一次時,已經升到了五品。

如今隨著桂花飄香,英國公的第三封報捷奏本送進了京,這一次不但是大捷,還是完勝:安南反叛勢力中最強的一股、自立為王的叛王授首,反叛軍被殲大半,困擾安南多年險至南疆糜爛的危險終於消去,這一仗至少能保當地二十年太平。

排在敘功名錄第一的,就是此人:林定。

叛王首級為他親手斬下,論功敘賞,一個伯侯爵位也當酬得。

英國公對這一手栽培提拔的愛將極為欣賞,與奏本差不多同時抵京的家書中透露,有意收他為義子,待將安南局勢收尾後,如蒙聖上允準,班師回朝後,就在京中擺宴公告,如今提前說給張老夫人,叫她心裏有個準備,也做些安排。

蕭侯爺正把林定的履歷要來看完,聞聽了這個消息,發了下愣:這可不行!

急匆匆走去找蕭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