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馬調動(第3/4頁)

在這個年頭,繼承人的問題非常重要,也非常敏感,作為安西軍的主帥,顧青所娶何女,此女背景如何,為人品行如何,將來生下的嫡子性格如何,學問和本事如何,都是將領們非常關心的事,這件事可以說與他們未來數十年的命運息息相關。

很早以前將領們便在猜測顧青將來會娶怎樣的女子為正妻。

顧青的正妻首先不能是皇室所出,其次該女子的家庭不能是忠於皇室的臣子,至於原因,將領們心裏清楚,只是不能說出口。

張懷玉的名字將領們早已聽說,皇甫思思在軍中服侍顧青多日,與將領們也有來往,在將領們的旁敲側擊之下,皇甫思思透露過張懷玉的名字和出身,大家心裏便有數了。

出身宰相門第,一代賢相張九齡的後人,論出身無可挑剔。張九齡為相後期被李隆基冷落貶謫,其弟張九章任鴻臚寺卿,已將致仕之年,三弟張九臯,時任廣州刺史,一家滿門為官,但自張九齡之後,張家對皇室的忠誠應不算太高,昔年的恩怨復雜,稍微梳理後便知。

明白了張懷玉的為人和出身後,眾將放了心,紛紛向顧青恭賀。

顧青也頗覺遺憾,史思明的歸降太不是時候了。

“可惜你們無法喝上我的喜酒了……”

眾將齊聲道:“下次,下次一定。”

顧青眼皮一跳,微笑道:“膽子越來越肥了,不錯,看來最近諸位缺少操練,對提高體能有些生疏了,正好大家都在,去跑圈吧,跑到死,回頭睡一覺醒來便領軍出發。”

眾將哀嘆,紛紛求饒。

顧青仍保持微笑,不為所動。

眾將只好蔫蔫地起身,互相埋怨對方嘴賤。

退出帥帳時,顧青又叫住了他們,笑道:“喜酒雖然喝不上,但賀禮可不能少,我要的賀禮不貴,將史思明的人頭拿來送我。”

眾將頓時生出一股滔天戰意,凜然喝道:“遵令!”

……

第二天,安西軍忽有調動,常忠,馬璘,孫九石等將領各率所部出城,每支兵馬出城的方向不一。

此舉引來朝堂君臣驚疑猜測,李亨當即下旨詢問顧青調動兵馬的緣故。

顧青早已準備好了說辭,對外宣稱安西軍分赴各地,肅清殘敵盜匪,押運糧草等等理由。

李亨當然不信,但派出城尾隨的斥候回來稟報,安西軍各支兵馬出城後確實是往不同的方向行軍,並無異常之處。

南北西三面皆有,唯獨沒有派往東面的兵馬,而長安城的東面正是史思明率軍歸降的方向。

李亨暫時放下了心,也不敢全信,嚴命斥候繼續尾隨追蹤,隨時向長安城稟報安西軍的動向。

午時,顧青身著官服,入太極宮面君。

李亨很快在承香殿召見了他。

君臣見禮後,顧青還是很本分地向李亨稟奏調動兵馬的理由。

李亨有些不悅,卻也只能隱忍。

換了開元天寶年間,調動兵馬是何等敏感的事,天子是必然要參與的,兵馬未奉天子旨意而擅自調動,其行等同於謀反。

可如今時勢不同,安西軍的兵馬調動李亨居然全不知情,直到安西軍出了城李亨才知道,這個天子當得未免太沒尊嚴了。

時也,勢也。今時不同往日,李亨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夠,所以連責怪的話都不敢說出口。

心中還是存著猜疑,李亨隱隱覺得安西軍突然調動可能是沖著史思明,於是有意無意說起史思明叛軍歸降一事。

顧青露出欣喜之狀,笑道:“史思明歸降是大喜事,從此叛亂殲除,天下太平,黃河以北廣袤的土地和城池收復,臣為陛下賀。”

李亨笑道:“顧卿不反對麽?你與史思明可是死對頭,當初安西軍殲滅了不少叛軍,史思明心裏怕是對顧卿恨之入骨呢。”

顧青正色道:“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各為其主,自然豁命拼殺,如今史思明歸降,臣自然要將他當作同僚,從此守望相助,共同輔佐天子,復我大唐盛世。”

李亨遲疑了一下,決定再次試探一番,於是道:“按降表所書,史思明麾下的兵馬,朕決意將其駐留邠州和蒲州,叛軍新降,其實朕也不大放心,所以將他們安排到長安城附近的城池,若史思明仍有再叛的跡象,朕從長安調兵亦能火速撲滅鎮壓,顧卿以為如何?”

顧青拱手道:“陛下處置甚佳,臣深為贊同。”

李亨目光閃動,笑道:“顧卿不怕叛軍突然對安西軍出手?”

顧青忽然仰天哈哈大笑,臉上露出狂妄之色,傲然道:“史思明若敢再次叛唐,臣的安西軍覆手可滅,當初叛軍便不是安西軍的對手,以後也一樣。陛下放心,降軍就算駐留長安城內,臣也有把握讓史思明服服帖帖,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