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馬調動(第2/4頁)

常忠冷笑道:“安祿山叛亂,天下藩鎮兵馬幾乎被廢了大半,那些剛招募新建起來的兵馬有何用處?一擊即潰的烏合之眾而已,沒有三五年的養息操練,想練出一支能戰的兵馬何其艱難。天子這一招怕是要失望了。”

顧青淡淡地道:“不論那些藩鎮兵馬是怎樣的戰力,我們不可輕敵,要將其視為與安西軍同樣戰力的強悍之師,每戰必盡以全力。”

眾將凜然應是。

顧青沉吟片刻,又道:“安西軍看似已陷四面楚歌,其實看本質的話,我們真正的敵人是史思明,只要除掉了史思明麾下的叛軍,別的藩鎮兵馬就算來長安勤王,我們亦可從容應敵,相比之下,史思明的叛軍才是威脅最大的。”

常忠道:“王爺請下令吧,趁著史思明還未渡過黃河,咱們索性先發制人,將他一窩端了。”

顧青笑道:“‘先發制人’這四個字很重要,沒錯,我打算先把史思明的叛軍除掉,叛軍徹底除掉後,北方所有土地和城池便收復了,回過頭來再看那些藩鎮兵馬,對付他們便不必太吃力。”

指了指沙盤,示意眾將圍過來,顧青緩緩道:“首先,我提出總的戰略,此次戰略以誅除史思明叛軍為主,不必管他是否歸降朝廷,凡是威脅到安西軍的,先殺了再論道理。”

眾將皆振奮,顧青的一句話便將他們的戰意點燃了。

“常忠。”

“末將在。”

“明日你領兩萬將士出城往西,對外宣稱肅清關中西部至秦嶺以東的叛軍殘敵和盜匪,恢復諸城池吏治和民生……”

常忠一呆:“往西?王爺,史思明南渡的方向是洛陽,在長安東面呀,末將去西面作甚?”

“疑兵之計,麻痹朝堂君臣。出城後行至岐州你便迅速轉道往南,經梁州,金州,鄧州,趕赴洛陽城,我們要打個時間差,在朝堂君臣還不知道我軍真正的意圖之前,殲滅史思明所部,讓天子也來不及向史思明報信。”

常忠恍然:“是,末將明白了。”

“馬璘何在?”

“末將在。”

“你率一萬騎兵直接往南,對外宣稱奉命押運南方糧草,然後……”

馬璘微笑道:“末將明白,然後也轉道洛陽,與常將軍所部會合待命。”

顧青點頭,又道:“孫九石。”

“末將在。”

“神射營明日出城往北,對外宣稱練兵,到鄜州後轉道往東,爭取在五日內到達叛軍的後部,與沈田所部會合,一旦黃河渡口發起戰事,你和沈田便從後方發起進攻,達到前後夾擊的目的。”

“末將領命。”

“劉宏伯。”

“末將在。”

顧青看著他,微笑道:“收復關中後,你招募了多少新兵?”

劉宏伯毫不思索地道:“潼關之戰後,末將從叛軍俘虜中遴選了兩萬名俘虜,這些人大多是關中農家子弟,被叛軍強行充入軍中,他們被俘後大多願意吃兵糧,入我安西軍麾下,末將操練他們已近半年了。”

顧青喃喃道:“又有兩萬新兵……呵,如今的安西軍,可算是名副其實的十萬控弦之士了。”

“常忠馬璘他們率軍出城後,城內還剩三萬老兵,還有你的兩萬新兵,守住長安城問題不大,若宮闈中的朔方軍有異動,你便果斷擊之,寧可錯殺,不可貽誤先機。”

劉宏伯肅然道:“是。”

一旁的李嗣業忍不住了,跳起來粗著嗓子道:“王爺,他們個個都率軍出兵了,末將的陌刀營呢?”

顧青眉目不動道:“神射營出城後,陌刀營接防,駐守太極宮外,宮裏的朔方軍若有異動,陌刀營便是咱們安西軍的第一道防線,明白嗎?”

李嗣業不甘不願地領命。

顧青環視眾人,緩緩道:“此戰,是定乾坤之戰,史思明的叛軍若被全殲,大唐從此可得百年太平,諸位身系天下百姓之生死,社稷之存亡,還請諸位拼盡全力,給天下子民掙一個太平盛世,拜托了!”

眾將起身,凜然抱拳:“末將定不辱所托!”

顧青忽然笑了起來,道:“其實……再過半個月便是我大婚之日,不出意外的話,你們當時應在外擊敵,劉宏伯和李嗣業趕巧了,他們留在長安城應該能喝杯喜酒。”

眾將一愣,接著大喜,紛紛起身恭賀,問起王妃是何人,段無忌在旁笑吟吟地說出張懷玉的名字,眾將頓時恍然。

張懷玉雖然很少出現在安西軍大營,與眾將也鮮有來往,很多人甚至不認識她,但她的大名卻早已在安西軍中流傳。

二十多歲仍未娶妻的顧青,麾下的將領們難免有許多猜測。

大家的命運早已被深深地捆綁在一起,顧青的大婚之事對將領們來說可不是純粹的八卦心理,而是偌大的權勢和軍隊的繼承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