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3/4頁)

封常清語滯,常忠的毫不示弱令他發自內心的感到震撼。

他終於理解了天子為何日夜難寐,年月不同了,天下情勢果真變了,李唐皇權像一座漸漸垮塌下去的大山,無論多麽努力地想恢復盛世的風采,終究抵擋不住大勢所趨。

那些所謂的開元名臣良將,在這支鋼鐵般的軍隊面前什麽都不是。

常忠滿帶殺意的眼睛盯著封常清,冷冷地道:“封將軍,常某還是那句話,朔方軍若想進城,今日便與我安西軍戰過一場再說,否則便請貴軍退出十裏外紮營,給你一炷香時辰決定,要戰便戰,要退便退,一炷香時辰後若還不退,我安西軍便會發起進攻。”

說完常忠扭頭暴喝道:“傳令擂鼓,準備進攻!”

常忠後方的安西軍將士放平長戟,戟尖直對前方,眾將士齊聲大喝:“殺!”

天地變色,戰雲罩頂,仿若猛虎長嘯,穹頂低昂沉吟。

戰鼓聲再次隆隆擂響,地上的砂礫隨著鼓聲的節奏而微微震顫,無形的殺氣像一雙手緊緊地扼住了封常清的喉嚨。

封常清座下的戰馬也經受不住如此窒息的殺氣,畏懼不安地朝後退了幾步。

封常清也被這攝人心神的殺氣震撼住了,這支當年他曾經任職過的鐵軍,面貌和氣質與當年相比已是脫胎換骨,徹底變得陌生了。

此時若選擇與安西軍交戰,封常清完全沒把握,他甚至能肯定,朔方軍一定不是對手。

作為將領,明知不敵而戰,自然也是一種不屈的氣節,但封常清更清楚戰後的下場,朔方軍敗則敗矣,但天子為了安撫顧青,一定會找個替罪羊出來頂罪,他封常清大小長短正合適,如果他堅持要與安西軍一戰,百害而無一利。

努力忍住心頭的懼意,封常清盯著常忠的眼睛,冷冷地道:“常將軍,你不讓朔方軍進城,便是抗旨不遵,希望你和顧青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好好想想如何向天子解釋吧。”

常忠淡淡地道:“不勞封將軍費心,顧公爺自有擔待。”

封常清當即掉轉馬頭,灰頭土臉地往回走。

片刻之後,一萬朔方軍前鋒紛紛後撤,潮水般從長安城外退去。

常忠眼神冰冷地注視著只剩下滾滾煙塵的前方,扭頭對親衛道:“派人快馬稟報顧公爺,安西軍已順利接管長安城防務,請顧公爺入城!”

……

兩個時辰後,顧青領安西軍和蜀軍主力來到長安城外。

仰頭注視著面前巍峨古樸的城墻,那厚厚的青苔與斑駁的磚面仿佛無聲地向世人述說著千年滄桑,朝代興亡更叠。

城門吊橋緩緩放下,從城門內走出一群穿著布衣的百姓和商賈,遠遠看到顧青的帥旗,帥旗上高高飄揚的“顧”字,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人們的情緒漸漸激動起來。

“是蜀國公顧公爺嗎?”

“是他,還有安西軍!”

“叛軍退了,天可憐見,王師終於收復了長安!”

“有顧公爺,有安西軍,國朝幸甚,大唐幸甚!”

“婆娘,今晚加菜,再去西市打壺濁酒,哈哈,好生慶祝一下!”

百姓們膽子漸漸壯了起來,人群如潮向顧青走來,韓介皺眉,有心想攔阻,卻被顧青含笑止住,於是韓介只好任由百姓和商賈們走到顧青的馬前。

在幾名年長老者的帶頭下,人們忽然朝顧青雙膝跪下,再擡起頭時,人人皆是淚流滿面。

顧青急忙下馬扶起了幾位老人。

一位老人顫巍巍地擦著眼淚道:“天佑大唐,賜社稷以砥柱,顧公爺,長安城子民日思夜盼,終於等來了王師!”

顧青含笑道:“老人家莫哭,今日起,王師收復國都,關中也將慢慢收復,咱們離平定叛亂不遠了。”

老人不停點頭:“好,好!咱們百姓只盼叛亂早日平定,早日恢復當初的太平盛世。”

正了正衣冠,老人朝顧青長揖一禮,嚴肅地道:“長安城百姓恭迎王師入城,願顧公爺長命百歲,增福增壽。”

身後的百姓們紛紛行禮,齊聲道:“恭迎王師入城。”

顧青急忙還禮:“惟願天下太平,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顧某願以福壽換天下久安。”

人群自動分開了一條寬敞的大道,韓介高聲喝道:“國都收復,蜀國公率軍入城!”

顧青步行從城外走過吊橋,走入金光門的城門甬道,道路兩旁皆是黑壓壓的百姓,所經之處百姓紛紛垂目行禮,恭敬之極。

走出甬道,面前仍是一片人山人海,顧青入城後,百姓們自覺地讓出一條大道,唯有先行入城的沈田站在大道中央,朝顧青抱拳道:“稟顧公爺,安西軍收復國都,是為社稷之喜,末將已召集太常寺歌舞,搭高台於城內,請公爺獨賞‘秦王破陣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