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3/4頁)

顧青隱隱明白這件事的根源了。

“整個商州這些年有多少從軍的青壯?”

鄭向靦腆地笑了笑,道:“侯爺,這您可難住小人了,小人只是個吃兵糧的,哪裏知道那麽多……”

鄭向的老母卻在旁邊道:“別的地方老婦不知,這些年從我們村子裏走出去從軍的青壯,約莫已有一兩百人了,很多孩子老婦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看著他們拎上包袱去從軍,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卻很少見過有人回來……”

顧青深呼吸,似乎要呼出堵住胸口的濁氣,輕聲道:“一個村子就有一兩百人,商州地面有多少村子,有多少青壯,如果每個從軍戰死或殘疾的人朝廷發放兩百文撫恤,那麽一千人,一萬人該有多少撫恤?官員若將這筆錢扣住,那可真是吃得滿嘴流油了……”

院子裏眾人悚然一驚。

顧青一語道破了這件事的根源,直到此刻眾人才明白鄭簡為何被拿,為何洛南縣衙死活扣住撫恤不發。

韓介一臉不敢置信道:“侯爺,官府沒那麽大的膽子吧?就不怕戰死的老兵家眷聚集起來鬧事嗎?”

顧青淡淡道:“戰死者的撫恤應該發放過一部分,官府不敢惹眾怒,嬸娘想必清楚吧?這些年您村子裏的戰死者撫恤是否發了?家眷們是否覺得太少了?”

老婦人點頭道:“不錯,村子裏每年都有戰死的消息,縣衙的小吏來發撫恤大多只給幾十文到一百文,鄉親們隱隱覺得不對,一條人命為國捐軀為何只給這麽一點,可小吏解釋說是朝廷成例,大唐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鄉親們也就沒說什麽了……”

韓介冷冷道:“按我大唐成例,戰死者的撫恤每人不得少於兩百文,而且是戶部從國庫撥的專款發到各地刺史府,邊境十大重鎮節度使府則是直接從當地稅賦中扣除撫恤,剩下的再解往國庫……”

鄭向訥訥道:“小人從軍後便知不對,可小人只是一個吃兵糧的,惹不起這麽大的事,於是只好默不作聲了……”

顧青嘆道:“戰死者的撫恤,當地官府肯定扣留了大半,而受傷歸來的,恐怕一文錢都拿不到,畢竟民心似鐵,官法如爐,只要人活著,官府有的是辦法熬制你,受傷的老兵便只能忍氣吞聲,那些不願忍氣吞聲的,比如你的兄長鄭簡,便直接拿入大牢,或是索性汙蔑他是逃兵……”

嘿嘿冷笑數聲,顧青道:“想錢想瘋了,主意竟打到戰死傷殘的老兵身上,商州的大小官府可真讓我長了見識……”

韓介怒道:“侯爺,此事絕不可忍!老兵為國征戰流血拼命,那些狗官豈止是在喝兵血,簡直是生吞老兵們的命!”

顧青沒吱聲,腦子裏卻在掙紮交戰。

這件事太大了,老實說,顧青惹不起。

可以肯定,當地官府早已沆瀣一氣,從縣衙到刺史府,這又是一樁巨大的貪腐案,甚至從上到下已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個鏈條如果被外力破壞,顧青無法確定自己將會受到怎樣嚴重的反噬。

今日見到邢深那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對他這個縣侯並無絲毫恭敬之處,顧青此刻頗為忌憚邢深的靠山,如非靠山異常強大,邢深不會如此無禮。

顧青向來是個理智的人,在不明白對手的底細以前,他通常是不會做出任何沖動的決定的。

要辦這樁貪腐案,必然要撬動整個商州的官場,以顧青如今的能力恐怕辦不到,畢竟顧青只是縣侯,不是宰相。

“先等等,等長安的消息。”顧青緩緩呼出一口氣,臉色陰沉地道。

……

商州刺史府。

顧青等人離開後,邢深的表情便一直保持著陰郁沉默。

刺史府司馬周文信輕輕走了進來,周文信以前是邢深的幕賓,是邢深最為信任的人。後來邢深當上刺史後,便給周文信在刺史府謀了個司馬的差事,說是司馬,其實他仍是邢深的幕賓,平日裏斷子絕孫的主意沒少出。

“刺史,晚生剛才打聽過那個名叫顧青的人,來頭不小啊……”周文信面容浮上憂色。

邢深冷冷道:“本官知道這個顧青,在長安城頗有名氣,當初因救了陛下的命而封侯,還寫過一些詩作被長安士子傳誦,一個因運氣而得志的少年郎而已。”

周文信輕聲道:“可他畢竟是天子近臣,天子似乎對他頗為寵信,咱們若得罪了他……”

邢深哼了一聲,道:“得罪又如何?我做人做官滴水不漏,該給的好處沒少給,他在長安有靠山,難道我便沒有嗎?不過是個幸進的小子,何懼哉。”

周文信憂慮道:“畢竟來頭不小,此人不宜得罪,否則將來指不定會給您下什麽絆子,晚生以為……不如將那個姓鄭的放了,與顧青結個善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