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往事重提(第3/4頁)

李隆基點頭:“記得,好像張家死了不少親衛和家仆,但張九齡他們兄弟和家眷似乎毫發無傷。後來張九齡回長安後狀告安祿山,說是安祿山指使死士殺他,朕當時駁回了……”

高力士道:“那一次盜匪劫殺張九齡,張家人之所以毫發無傷,就是因為顧家夫妻召集許多遊俠沿途保護,保住了張家人的性命,而那一戰聽說頗為慘烈,顧家夫妻也是在那一戰裏雙雙隕命,張家一直覺得虧欠顧家夫妻良多,所以顧青剛來長安,張九章便馬上與顧青相認,甚至有意嫁張家嫡女與顧青為妻……”

“還有顧青昨夜作詩,詩裏的那位李十二娘,當年與顧家夫妻亦是生死相托的交情,李十二娘與顧秋頗有一番糾葛,只是當年並無結果,顧秋死後,李十二娘至今未嫁。如今視顧青為己出,顧青作詩後,一夜之間傳遍長安,也是李十二娘所為,刻意為顧青揚名。”

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含笑道:“這些往事你是如何打聽到的?”

高力士笑道:“陛下,顧家夫妻在長安那幾年,交了那麽多朋友,而且每個朋友與他們皆是真心相交,這些年過去,長安城裏仍有人惦記緬懷夫妻二人,老奴不用費什麽勁兒,隨便一打聽便知道了。”

李隆基緩緩道:“顧家夫妻不過遊俠之流,常行不法之事,居然能在長安攢下如此人脈,倒是不一般呀。卻便宜了顧青,一個農戶出身的孩子來了長安,原以為舉目無親,誰知處處皆是故人,闖了禍也有人出來維護,果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高力士跟隨李隆基多年,看出了他的意思,笑道:“遊俠之流目無綱常法紀,行事狂妄,偏有一身殺人技藝,常以武犯禁,一擊而遠遁千裏,官府無可奈何,這種人死便死了,不足惜也。”

李隆基搖頭,道:“當年張九齡狀告安祿山多次,朕亦駁回了多次,為了此事,朕與張九齡鬧得很不愉快,後來將其貶謫,從此再未見過他。倒是當年張九齡路遇盜匪一事……高將軍,你認為呢?”

高力士心頭一跳,看著李隆基無悲無喜的臉色,惶然狀道:“老奴不過是服侍陛下的宮人,可不敢胡亂猜測。”

李隆基笑罵道:“你這老狗,平日裏多嘴多舌,真要你說話時卻遮遮掩掩,事情都過去這些年了,說說有何打緊。”

見李隆基此時似乎心情不錯,高力士鼓起勇氣小心地道:“老奴打聽到顧家夫妻身手不凡,當年曾與裴旻比試過,只稍遜裴旻半招,再加上當時夫妻二人還召集了不少技藝高絕的遊俠一同護衛張家,這等身手,這等勢眾,居然還與盜匪廝殺得如此慘烈,老奴覺得……那群盜匪恐怕也不一般呐。”

李隆基半闔著眼,淡淡地道:“說話莫藏一半,直說無妨。”

“是,老奴以為,那群盜匪絕非尋常盜匪,確實是有來歷的,張九齡後來狀告安祿山,老奴雖無法肯定盜匪是不是安祿山所遣,但張九齡路遇劫殺卻可以肯定是有人暗中指使,指使之人必然有權有勢。”

李隆基仍闔著眼,道:“假定指使之人確實是安祿山,那麽,安祿山為何要派人殺張九齡?當時張九齡雖說被朕貶謫,好歹也是曾經的宰相,究竟多大的仇怨,他敢劫殺宰相?”

高力士小心地道:“那一年,陛下對安祿山似乎特別恩寵,而張九齡則被陛下貶為荊州都督府長史,在別人眼裏看來,張九齡已徹底失了勢,安祿山是戍邊武將,對失了勢的張九齡痛下殺手似乎也不奇怪了……至於殺張九齡的原因,老奴記得多年以前,安祿山還只是平盧營州都督,因對契丹一戰失利,被押解長安論罪,當時還是宰相的張九齡竭力主張將安祿山斬首,後來陛下赦了安祿山後,張九齡還對別人說,‘亂幽州者,必此胡也’,看來是張九齡認為安祿山有反意……”

李隆基眉梢忽然一跳,隨即蹙眉不語。

高力士接著道:“被當朝宰相認為將來要謀反,安祿山焉能不懷恨在心?隱忍多年才動手,也算有城府了。”

李隆基緩緩道:“若是如此,安祿山確實有殺張九齡的理由,這件事說得通了。那麽,張九齡當年說安祿山有反意,此話可信否?”

高力士心頭劇跳,這句話可不好回答,他很清楚如今的安祿山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一則安祿山如今是兩鎮節度使,手握十數萬兵權,二則,安祿山太會做人了,太會拍馬屁了,每次來長安總能將李隆基和楊貴妃哄得心花怒放,漸漸的,安祿山在李隆基心中占的分量越來越重。

如今李隆基忽然問起安祿山有沒有反意,高力士能怎麽回答?手握十幾萬兵權,回答錯了會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