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晴翠琉璃(七) 姨母,你在私論朝政。……

貞寧十二年的秋天,在詔獄的一片血霧裏悄然而至。

中秋的前幾日下了一冷雨,天氣迅速轉寒,楊婉一時不妨,偶感了些風寒,尚儀局的事務因臨近中秋越發繁忙,楊婉拖了一兩日,竟然開始發燒了。

這要放到現代,也就是幾顆頭孢就解決的事,可是擱大明朝竟然有些要命。

楊婉起初並不想讓寧妃知道,但姜尚儀卻不敢瞞著寧妃。

宋雲輕去承乾宮稟告之後,寧妃就命合玉將楊婉接到了承乾宮來養著。

楊婉生怕寧妃身邊的人將這件事告訴鄧瑛,時不時地就要問一聲。

寧妃去看她的時候,聽見免不得將她摁在榻上,“三番五次地起來,是認真不想好了嗎?”

楊婉捏著被褥,“我怕他們多嘴,去跟李魚那些人瞎說。”

寧妃挽起床帳,在她身邊坐下,理了理她發汗後的濕潤的頭發,“讓他知道又怎麽了。”

楊婉咳了一聲,“也沒怎麽,就是看他太忙了。”

她說完嘆了一口氣。

整整一個六月,鄧瑛都把自己耗在了太和殿的工程上,雖然他做事一向專注,但楊婉還是第一次看到他自損般地傾注到一件事情上。

“太和殿快要竣工了吧。”

楊婉點了點頭。

“我前幾日去看得時候,看見屋脊上的是一件鎮瓦獸雕已經全部完成了。”

寧妃笑了笑,“你啊,一說到他的事,病得再難受也精神了。”

楊婉不置可否。

有的時候過於關注一個人,就會忽略了身邊的人。

楊婉看著寧妃溫柔的目光,想起皇帝每回召她侍寢回來,她都要一個人靜靜地在寢殿內坐一會兒,出來後卻不流露什麽。

她比楊婉更善於掩藏情緒,不讓身邊人擔憂,但這也讓楊婉更心疼她。

“過兩日就中秋了,等奴婢再好些,奴婢給殿下做些新奇口味兒的月餅吃。”

寧妃拍了拍她的額頭,“合玉她們跟我說了很多次,以後除了煮面,可都不許你再碰廚房了。”

楊婉撐起身子,“我不入廚房,我可以教她們啊。”

寧妃笑著點頭,“行,這還是姐姐進宮以後,和婉兒過得第一個中秋。”

——

也許是有了些現實的樂趣,過後的兩日楊婉到真的好了很多。

燒退下去以後,便可以起身走動。

這日天氣晴好,楊婉點了一支線香,披衣坐在書案前整理之前的筆記,易瑯穿著一身簇新的錦袍回來,一進門就直奔到楊婉面前。

“姨母,你好些了嗎?”

楊婉站起身向他行了個禮,“奴婢衣衫不整,恐唐突殿下。”

易瑯牽起楊婉的手,“姨母好久沒有陪我玩了。”

楊婉蹲下身,用自己的袖子替他擦了擦汗,擡頭問跟著他的內監道:“娘娘呢。”

內監躬身應道:“娘娘去慈寧宮,給太後請安去了,這會兒還沒回來。”

楊婉點頭道:“好,你們去外面候著吧,我陪殿下。”

說完指了指一旁的椅子,“殿下去坐一會兒,容奴婢去後面穿件衣裳。”

易瑯點頭應好,聽話地走到椅子上坐下。

楊婉也沒多想,轉身走進裏閣。

誰知,等她再出來的時候,卻見易瑯在翻她放在案上的筆記。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凡涉及自己論述性和評價性的文字,楊婉都是用英文寫的,只有純粹的史實記載,才用的是漢字。她平時都很小心,輕易不會讓人看見這本筆記,但今日,卻的確是對這個剛識字不久的孩子疏忽了。

易瑯前面的都看不懂,但在楊婉翻開的那一頁,看到了周叢山,趙平令等十余人的名字,以及標注在這些名字後面的“秋決”二字,不禁擡頭問楊婉,“姨母,你寫這些人的名字做什麽。”

不知為何,他問這句話的時候,聲音雖然稚嫩,面目卻很嚴肅。

楊婉一時失語。

易瑯忽然提高了聲音。

“姨母,你在私議朝政。”

他說完這句話,擡頭看著楊婉。

楊婉恍然。

也許是因為他太小了,又和自己太私近,她竟然險些忘了,這個小孩子,是下一朝的皇帝。

“姨母。”

他又喚了她一聲,楊婉忙屈膝在案前跪下,“奴婢知錯。”

易瑯低下頭,“內廷宮人是不能私議朝政的,姨母寫在紙上更是不該。”

楊婉咬著唇,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史料記載下來的靖和帝和他的父親不一樣。

他算得上是明朝十幾位奇葩君王當中最挑不出什麽錯的皇帝,當然這不僅得益於帝師張琮和後來內閣首輔楊倫對他的規訓,也得益於他天生的敏性,然而文字和具體人物的距離過於遙遠,楊婉也是在今日,才忽然對《明史》裏判給易瑯的“敏性”二字有了切身的體會。

她伏下身,再度認錯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