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上召見

翰林院漸漸恢復了平靜,該走的都走了,留下來的人再想尋求機會補缺就沒那麽容易了,有關系的官員早就把空缺占滿了。

而且留給他們的機會不多,三年後又是一輪科舉,到時候又有新人進來,他們的機會就更少了。

“一鳴兄,今晚我約了吏部侍郎去紅河谷,那邊已經回復我應約了,你跟我一起去吧?”陳子安是沈嘉的好友,之前一直為他馬首是瞻,算是沈嘉在長安收獲的第一個迷弟。

陳子安家中經商,在當地算是首富,但放到長安城就不夠看了,這次也是砸了重金下去才請動了吏部侍郎。

沈嘉彈了彈他的腦袋,笑罵道:“你個傻子,這是你千載難逢的機會,帶上我做什麽?你就不怕機會被我搶了?”

陳子安摸著腦袋說:“我只是覺得一鳴兄才學過人,不該這般守著,你缺的只是個機會,你比其他人優秀多了。”

沒人不愛聽好話,沈嘉笑著說:“我知道我很優秀,所以你不用擔心我,是金子總會發光,我年紀輕,以後有的是機會。”

陳子安動動嘴唇,想說他太天真了,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從前他也不信這個,以為憑著自己的才學肯定能得到重用,結果比他差的人一個個都有了去處,他被家裏人教訓了一頓,才不得不走上巴結賄賂的歪路。

他憤慨地說:“原以為皇上聖明,治下的官員也都是清官,沒想到內裏都是糟汙,貪官汙吏橫行,可嘆我卻不得不屈服於這些蛀蟲!”

沈嘉趕緊捂住他的嘴,去關上門窗才開口說:“你這話在我前面說說就算了,被別人聽到小心打你小報告,歷朝歷代都有貪官,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你不懂嗎?皇上勤政為民,嚴格馭下,不敢說政吏清明,但已經非常好了,你只是見識太少。”

陳子安還是不忿,“你知道吏部侍郎收了我家多少禮才肯應這個約嗎?三千兩!足足三千兩!而且只是應個約,如果要他幫我填個缺,還不知道要送上多少,我家裏給他備的見面禮是一棟四進的豪宅,據說這樣也就勉強能補個外地的知縣而已。”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你以為這是故事嗎?不過我還是要告誡你,不管別人如何,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求為百姓做多少好事,也別雪上加霜!”

陳子安嘆了口氣,對沈嘉做了個揖,“你知道我最佩服你的是什麽嗎?就是這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氣質,可惜這世道,永遠是掌權者說了算。”

沈嘉想,要不是我上頭有個仇人姓趙名璋,我肯定也走後門求個好位子了。

第二天,沈嘉果然聽說陳子安的調令下來了,並不是知縣,而是都察院下派地方的都事,負責監察地方百官。

臨走前他對沈嘉說:“總有一日,我會站在朝堂上,做個百官懼怕的禦史,肅清貪官汙吏!”

沈嘉心道:有目標是好事,只希望若幹年後,他初心未變。

沈嘉送走陳子安後就徹底過上上班打卡,下班回家的日子了,平時除了翰林院的同僚會約著一起喝喝茶,就沒有其他應酬了。

之前那些想要和他結親的人家好像一夜之間都消失了,連徐首輔也沒有再提這個話題,讓沈嘉松了口氣。

翰林院是清水衙門,留在這裏的基本都是只會做學問的窮書生,秦掌院雖然會給大家謀福利,但翰林院不能創收,一點福利全靠上頭賞賜,想撈油水都沒有門路。

曲大人原本還擔心這個狀元郎會失落頹廢,沒想到沈嘉每天準時應卯,工作也認真負責,沒有一絲懈怠,仿佛對這個枯燥的工作充滿熱情。

他表揚沈嘉說:“年輕人很不錯,一點不浮躁,其實修史籍是非常有意思的,歷史裏什麽有趣的事情都有,形形色色,光怪陸離,可比話本有意思多了,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外頭那些爭權奪勢不過是先輩們玩剩下的,就算坐到了首輔的位置又如何?不也是一日三餐?就算被皇上寵信又如何?不也是提著腦袋過日子?”

沈嘉正想應他一句“太對了”,就聽外頭有人喊道:“沈修撰可在?”

沈嘉和曲大人對視一眼,走出去一看,連杜總管領著兩個小太監站在翰林院的大廳裏,侍講孫大人癱在椅子上瑟瑟發抖,臉色煞白。

“沈修撰可在?”那小太監又高聲問了一遍,沈嘉回憶了一下,翰林院裏應該就自己一個姓沈的修撰,站出來問:“在下沈嘉,不知杜總管可是找我?”

杜富成看到沈嘉露出一個親切的笑容,“沈大人隨咱家走一趟吧,皇上宣您過去。”

沈嘉心下一緊,硬著頭皮問:“不知皇上召見有何要事?”

杜富成沒說話,一旁的小太監發作起來:“沈大人好大的官威,皇上召見還要跟您匯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