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3/5頁)

永隆帝指著太子,冷聲喊道:“你竟敢給衛楚嵐叫冤,可見你是早已沒將我這個皇父放在眼中。衛楚嵐他謀反乃是鐵證如山,朕沒有殺錯他,朕沒有殺錯,沒有殺錯。”

在提到衛楚嵐時,永隆帝顯得格外激動。

甚至不惜連用三句沒殺錯,來替自己辯駁。

可見衛楚嵐早已經成了他心中刺,日積月累,早已與血肉長成一片。

提不得,拔不得。

沈絳聽到此處,豁然開朗之際,也不由佩服至極。

三皇子果然是料事如神。

果然,衛楚嵐才是聯系著太子、何崇先、候閔還有張儉的紐帶。

候閔和張儉一心想要的是替衛楚嵐翻案,所以他們選中了太子。

哪怕是以百姓之命,陷害端王,冒天下之大不韙,他們也在所不惜。

霍遠思站起身,朝太子道:“殿下既是要清君側,那便用老臣這顆腦袋,換這山河無恙。”

眼看著太子來勢洶洶,今日端王一派落了下乘。

畢竟誰都沒想到,太子居然喪心病狂到,要在太後的千秋宴上動手。

此刻,一個渾身浴血的身影跑了進來,竟是傅柏林。

他跪在地上,朗聲道:“皇上,指揮同知袁乘以下作亂,殺害指揮使尹晉大人,尹大人以身殉國。”

錦衣衛指揮使居然被殺了。

大殿內再一次嘩然,眾人看向太子。

如今皇上身邊只有錦衣衛保護,誰知錦衣衛指揮使卻在這時候被殺,難道這天下真的要換主了?

“兒臣請父皇,立即下令,誅殺端王、英國公霍遠思,撥亂反正,還天下清明。”

太子掀起袍子,霍然跪在皇上面前。

事到如今,太子就是要皇帝親自下令,誅殺端王。

端王一死,朝中再無人與他抗衡,他便立即逼迫皇帝退位,他登基為帝。

永隆帝望著他,竟不敢相信,堂堂帝王被自己的親生兒子,逼至如此絕境。

宮門口傳來的喊殺聲,隱隱傳至大殿。

方才還金碧輝煌的殿閣高堂,此時壓抑的幾乎絕望。

沈絳一直冷眼望著前方,她周圍坐著的皆是貴女,有些膽小的已經以袖掩面,小聲哭了起來。

坐在沈絳身側的沈殊音也是渾身顫抖,沒人遇到這樣的事情,會不害怕。

反而是沈絳,輕拍沈殊音的手掌,輕聲一笑:“大姐姐,別怕。”

太子作亂,或許早已經出現在她的夢境中,如今成了真,她竟也沒絲毫懼怕。

突然殿中有一個宗親跑出,跪在地上高呼:“皇上,端王在朝中培養黨羽,在揚州大肆斂財,殘害如此無辜百姓性命。還請皇上大局為重,下旨懲處端王。”

不知此人是太子之人,還是單單只是怕死而已。

但是有了出頭鳥,旁人再說話便也容易。

又是幾個朝臣起身,跪在地上:“端王之罪,罪無可赦,請皇上下旨懲處端王。”

眾人都怕皇上若是不答應太子的要求,太子便會大開殺戒,到時候誰都跑不了。

到時候誰都跑不了。

倒不如趁著現在,太子尚還有理性,一塊請求皇上下旨嚴懲端王。

反正端王之罪,鐵證如山,倒也不是冤枉了他。

郢王緊皺著眉頭,左右望著,似乎正在猶豫。

他若是跟著一塊請命,這豈不是在逼著皇兄對自己的兒子下手。雖然端王確實有罪,可這時候眾朝臣站在太子這頭,幫著一塊逼迫皇上。

若是太子未能登基,到時候皇上秋後算賬。

全都是一筆爛賬。

他猶豫間,望向身側的謝珣,就見他居然在此時還端起面前的酒杯,喝了一口。

沖著自己輕搖了搖頭。

郢王一怔,卻還是按捺住了站起來的沖動。

謝珣冷眼望著殿內局勢,外面太子的人馬與皇上的人還沒分出勝負,殿內的這把火也燒的不夠旺。

直到皇帝看向他,突然點道:“程嬰,朕命你親自主審揚州案,你來說,此事究竟與端王有沒有關系。”

先前謝珣幾次將揚州案遞交禦前,都被皇上打了回來。

他就是希望,從謝珣這裏,將揚州案與端王脫了關系。

終於他緩緩起身,撩起長袍,跪地道:“陛下,此案乃是微臣主審,因太後千秋在即,案件一推再推。但是此案緣由早已經查清。”

“確實與端王有莫大關系。”

謝珣清冷的聲音,幾乎是將本就站在懸崖邊的端王,再次推了一把。

端王望著他,咬牙:“謝程嬰,你害本王。”

謝珣毫不畏懼的望向他,冷聲道:“殿下,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永隆帝無力退了一步,顯然大勢已去,他保不住這個兒子了。

縱然他有私心,可是逼迫他殺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讓習慣了執掌大權的帝王,幾近惱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