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5頁)

皇帝這是在拖延時間,錦衣衛負責皇上的安危,指揮使尹晉就在近處,不管外面如何,只要尹晉及時趕到,就能帶著自己及時避到密道。

皇宮之中有專門的密道,只要躲在此處,等到進宮勤王的軍隊一到,太子造反便是敗了。

太子冷聲說:“先前有一揚州士子在登聞鼓下遞了狀紙,我想他的狀紙,父皇一定沒看過。所以今日我便要舉薦一名揚州士子,親自揭露我大晉朝最大的蛀蟲。”

說完,從殿外走進一個書生,只見他頭發淩亂,衣袍臟破。

可是他一入殿,卻絲毫不懼怕,朗聲高喊:“皇上,請您為揚州枉死的伸冤。端王指使揚州知府張儉,征用流民私開鐵礦,枉顧那些流民的性命,致使無數人死在鐵礦山中。端王還私底下打造兵器,揚州鐵匠盡數被他征集,如有不服者,動輒便是丟了性命,家破人亡。他們在揚州買官售官,大肆斂財,弄得揚州民不聊生。”

殿內嘩然,雖然早已經有所聽聞,可是如今親耳聽到,卻還是十分震撼。

太後坐在上首,眼看著殿內兒孫即將要殺成一團,竟是氣得面色發白,呼吸急促。

書生將手中證據高舉,朗聲喊道:“陛下,這是端王與張儉信件來往,上面不僅有端王的私印,還有端王手寫筆跡。聖上乃是端王親父,應該能認得端王的筆跡吧。”

此刻端王終於開始喊冤:“太子殿下,你弄了一個不知是從哪裏來的人,偽裝成揚州士子,就想誣陷與我。想必先前在京城鬧起的謠言,也是太子你的手筆吧。”

誰都沒想到,端王這時候居然還敢挑釁太子。

太子冷眼望著他:“事到臨頭,竟還敢不知悔改。”

“父皇,端王在朝中糾結黨羽,迷惑聖心,更是犯下私開鐵礦,私鑄鐵器等死罪,兒臣請父皇下令誅殺端王,以告江山社稷。”

永隆帝看著太子,滿眼驚怒,太子一向仁厚,他時常動輒斥責。

皇帝早已經習慣了太子在自己面前,謹小慎微的模樣,這是他頭一次發現,自己的兒子居然變成這般模樣。

永隆帝終於不再忍耐,高喊道:“錦衣衛何在?”

席間錦衣衛紛紛拔刀而起,護衛在皇帝身側,誰知外面突然進來一個錦衣衛。

只聽他高聲喊道:“皇上,有一批不當值的禦林軍,從東華門和長安門進入,還有一批正在玄武門外叫囂著,要……”

“要什麽?”終於內閣首輔顧敏敬怒道。

這錦衣衛本就身受重傷,此刻喊出最後一句話。

“他們高喊著要清君側。”

清君側,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

禦林軍本就是負責守衛皇城,現在倒好,耗子掉進米缸裏。

即便依仗著皇宮還有那幾條護城河,又能守得掉幾時,況且禦林軍反了,拱衛京城的禁軍呢,還有在京郊的北大營呢。

這些人裏面誰反了,誰沒反。

皇帝環視一圈,怒道:“禦林軍統領何崇先呢?”

禦林軍反了,可是禦林軍統領卻未出現在今晚的宴會上,這其中意味著什麽,昭然若揭。

此刻聽到皇上怒喊著何崇先的名字,沈絳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先前她在東宮看到看見候閔,發現他就是那日上船想要救張儉的人。

此人明面上乃是禦林軍統領何崇先的管事。

禦林軍統領本該是皇上信任的人,所以這個何崇先故意得罪太子,讓人覺得他與太子之間關系不睦。

其實他們早就勾結在一起。

事到如今,顧敏敬也知再勸說太子,已無大用,卻還是語帶哽咽,懇切道:“太子殿下,您乃是一國儲君,何至於要行至如此地步。”

顧敏敬雖不是太子的老師,可是太子一向有仁厚之名,對他一直恭敬。

如今太子舉兵造反,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管事成還是事敗,日後青史都會記上這一筆。

“顧大人,孤行至如此地步,是因為什麽,難道你不知道嗎?”太子聲音陰沉,早已經不復過往仁厚寬和之名。

太子望著皇帝,怒喊道:“父皇,佞臣當道,霍遠思身為英國公府庶子,謀害先任英國公世子,謀得國公之位。此等小人更是陷害忠良,當年衛楚嵐領兵西北大營,一生效忠,力抗外敵,不讓敵族侵犯我大晉邊境半步。”

“可霍遠思卻構陷忠良,構陷衛楚嵐勾結外敵,企圖謀反。”

“父皇,當年衛公忠心耿耿,助你登上皇位,在邊境護衛大晉山河,若不是霍遠思這個無恥小人,衛公何至於落得如此之下場。”

永隆帝圓睜雙目,沒想到,太子居然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提到衛楚嵐這個本該是禁忌的名字。

十九年來,從來沒人敢再他面前提到這個名字。

“你給朕住口。”永隆帝站了起來,一把掀翻案桌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