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大結局(第4/11頁)

“什麽?這位將軍就是陛下?他就是陛下?”苦菜子壓著嗓子訝然說道。

趙慶也詫異了,他聽娘子的語氣,竟然是見過陛下的,難道也是在瀛州?

不可能。

陛下根本沒有和他們的船一起回來。苦菜子在船上見過陛下的可能幾乎沒有。

“娘子,你見過陛下?”趙慶小聲問。

苦菜子悵然若失的收回目光,“夫君,儂記得妾身從姑蘇帶回長安的米袋麽?”

“記得。”趙慶笑道,“兩個米袋,卻被你巴巴帶到長安。”

苦菜子很認真地說道:“這兩個米袋,就是陛下親自送的。”

什麽?

趙慶難以置信的看著文菜,“儂說什麽?陛下賜的?怎麽可能?儂,儂當年真的認識陛下?”

苦菜子陷入回憶當中,“……是那個將軍,臨走時送了兩袋米,才讓妾身一家人活命,熬過最艱難的日子。那位將軍的模樣,妾身一輩子都忘不掉,日日祈禱他平安。每當日子艱苦的時候,我看到米袋,就感到有了力氣。”

趙慶嘆息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娘子竟然這麽早就見過陛下了,真是福氣。”

“只是妾身萬萬想不到,當年那個在我家烤火的將軍,就是今日的陛下。”苦菜子輕輕說道,含著淚花笑了。

(正文完)

千度千科詞條:唐道祖

本詞條與李洛、洪武皇帝同義。

一、人物簡档

出生日期:3954年二月初二。

崩逝日期:4029年三月初七。

籍貫:雍州隴西郡狄道縣。

民族:華夏族·漢屬

朝代:後唐(天唐)

職業:唐國公—唐王—皇帝—太上皇。封建世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史稱“千古聖君”,“洪武大帝”,“太陽皇”。

在位:3981年—3983(唐王);3983年—4018年(洪武皇帝)

廟號:道祖

謚號:大正偉業高明光世神道俊德開天立極文成武運大仁至聖孝皇帝。

陵號:道陵

代表作:《洪武詩集》、《洪武文選》、《洪武禦制碑帖》等

主要功績:驅除蒙元,恢復華夏,建立後唐;開疆拓土數萬裏,規模空前絕後;推行均田令,改土為流;推行簡體文字,普及教育;發展真道、醫道、匠道,開啟民智;開創洪武之治,開啟大公盛世;奠定以道治天下的格局,使得民風純良,吏治清明;洪武大移民,開發東北、西域、草原、北殷洲、大洋洲;修建長安、洛陽、西苑、唐陵山城;興修水利,保護自然環境,大興綠治;修《洪武大典》……唐道祖是封建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史稱“千古聖君”,“洪武大帝”,“太陽皇”。

二、生平梗概(請參考《後唐史·道祖本紀》)

李洛(3954年—4029年),籍貫雍州隴西狄道縣,前唐宗室後裔(隴西李氏),字中正,後唐王朝開國皇帝。

李洛出生時,金與西夏皆已被蒙古所滅,隴西李氏已徹底衰微。時值蒙元鞭撻天下,華夏淪亡在即,李洛年少立志,心懷恢復祖業,與其妻崔秀寧(文明懿德皇後)流落東州,遇金國皇室代王顏鐸(唐義宗)。

李洛與顏鐸結為父子,得顏鐸舊部誓死效力,編練鄉勇,開發海州以為基業。後來,李洛忍辱負重入仕元廷,轉移流民,積極籌劃反元興復大業。

3981年,李洛以唐國公之名舉起義旗,收復江南,與蕭梁、趙宋結盟反元,基本恢復了南方。3983年,李洛打敗結盟攻唐的梁、大理、宋三國聯軍,統一了南方,在江陵稱帝,國號唐,年號洪武,李洛就是唐道祖。

唐道祖稱帝之後,發動了三次北伐,將蒙元徹底趕出華夏,恢復了漢家大業。

唐道祖稱帝之後……(此處省去萬余字)洪武36年十月初一(4018年),64歲的唐道祖禪位,退居太上皇,但朝廷重大軍政要務,仍需太上皇同意。4029年,唐道祖駕崩於長安太極宮,廟號道祖,葬唐陵山城道陵。

三、家庭成員

父:李秀成(唐仁祖)

母:梁氏(太穆皇後)

義父:顏鐸

皇後:崔秀寧(文明懿德皇後)

妃嬪(無)

妹妹:李沅(洛寧長公主),下嫁楊漢明

長子:李征(唐成宗)

次子:越王李律(鷙越王)

三子:吳王李衍

四子:趙王李循

長女:李微(長安公主),下嫁林相如

次女(養女):李徆(襄陽公主),下嫁江賢

幼女:李徥(臨安公主),下嫁崔琇

千度千科詞條:王四郎

一、人物簡档

一、人物簡档(參考《元史·王四郎傳》)

出生日期:3955年四月初七。

逝世日期:4022年二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