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太上皇崩逝太極宮,唐天子賞功含元殿(第2/6頁)

鐵穆爾點頭:“好!先生所言極是。還有呢?是不是要給將軍們加官晉爵?”

“大汗英明!正是如此。”王四郎道,“不但要封賞忠於大汗的將領,還要封賞安西王和安北王的部將,加官晉爵,多多賞賜莊園奴隸,安撫其心。再以平亂為名,拆分他們,調到各地駐紮。”

“嗯,這是第二件。”鐵穆爾很贊同,事實上這點他也想到了。

王四郎繼續道:“這第三,就是設立尚書省!”

“大汗,朝中政事,中書省大權獨攬,而六部地位太低,這實在不利於大汗掌管政事。大汗如今還沒有先帝的威望,那就更難了。”

“所以,奴才以為,大汗應該提升六部品級到二品,再設置尚書省總攬六部,分中書省之權。”

元廷之前是有尚書省的,但又被廢除。

元廷中書省的權勢的確太大,這也是有元一代權相叠出的原因。忽必烈在世還能壓得住,忽必烈一死,後世之君就難以壓制相權了。

王四郎的建議,固然是替鐵穆爾鞏固皇權的好主意,可他也有私心。

鐵穆爾來回踱步的想了想,越想越覺得應該設立尚書省,中書省的權力太大,他會寢食難安。

恢復尚書省,的確是個好主意。而且宜早不宜遲。

“王先生,朕決定成立尚書省,設置尚書令,以先生為尚書令,總攬六部之權。”鐵穆爾說道。

如此一來,中書省的權力就被劃拉來一半。

“大汗不可啊。”王四郎立刻跪下,“尚書令位高權重,奴才何德何能?而且,大汗先君(真金)曾經擔任尚書令,奴才萬萬不敢接任此職!”

鐵穆爾松了口氣,對王四郎更加信任。他當然知道,父親曾經掛過尚書令的空名,要是王四郎喜滋滋的接了,他反而會對王四郎心生反感。

不然為何說,皇帝最難伺候呢?人一旦當上皇帝,就心思難測,伴君如伴虎不是說著玩玩兒的。

鐵穆爾笑道:“那就尚書令空置,以尚書右仆射為尚書省之首,左仆射次之。”

這個做法,和中書省一樣。中書省的中書令,也是空置的。只以中書省左右丞相負責,又以右丞相為首。

眼下,中書省右丞相是安童,左相是桑哥。

尚書省再設立,那麽就又多了左右仆射兩個宰相。大元的宰相就增加到四人。

王四郎道:“大汗英明,不設尚書令,只設左右仆射,那是最好不過了。”

鐵穆爾道:“那就以王先生為尚書右仆射,參與朝政大事,輔佐朕治理天下。王先生不能再推辭了。王先生不就,奈天下蒼生何!”

王四郎心中狂喜,右仆射終於到手了!連升兩級!

“奴才遵旨,謝大汗隆恩!奴才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大汗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

他能不高興麽?他的父祖,在大宋只做過州縣小官,最高也沒有超過六品。可是他自己,不到四十歲,竟然官居一品,位列宰相啊!

這可不是妥妥的光宗耀祖?

誰能想到,自從他考中蕭梁的進士,不到十年功夫,就做到宰相?

誰知,鐵穆爾的封賞還沒有完,“王先生有大才,就是先帝和先君也是贊譽有加,這尚書仆射,大可做得,不算朕的酬功。嗯,王先生籍貫何處?”

王四郎回答:“稟大汗,奴才成都人士。”(千萬別誤會,不是黑成都)

“那朕就封先生為蜀國公,授投下莊園五萬畝,白皮奴隸一萬口,以酬先生之功,不可推辭!”

“奴才謝大汗恩典!”王四郎再次下拜。

蜀國公,尚書右仆射,哈哈哈哈!

要說王四郎的治國才能,其實真的稀松平常。他也的確算是“大才”,可那不過是陰謀詭計,長袖善舞的才能,做奸臣綽綽有余,做良臣賢相卻差得遠。

不過眼下,鐵穆爾利用王四郎為首的漢官分化瓦解蒙古貴族,鞏固自己的皇位,卻真是用對人了。蒙古人騎射固然厲害,可要說到玩弄政治,就又不行了。

鐵穆爾萬萬想不到,他今日對王四郎的重用,竟然為自己的兒子養出了一個漢人權臣,把持大元朝政長達二十年,徹底開啟了蒙漢共治的局面,對整個後世西方都造成了深遠影響。

王四郎、汪清臣等漢人官吏進入元廷決策圈,加上漢族軍閥的支持,使得蒙漢貴族聯合統治的格局開始形成。

為了壓制大元治下數量上億的色目人,加起來只有數百萬的蒙古人和漢人,不得不聯合起來。

數日後,元廷上忽必烈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成武運孝皇帝”,史稱世祖孝皇帝。

隔日,追尊真金太子為皇帝,廟號“裕宗”,謚號“文惠明孝皇帝”。